《财税瞭望》记者 李明<

股东承诺担责注销公司如何处理税务问题?

>

【导语】企业注销是市场主体退出的重要环节,而税务问题往往成为拦路虎。近年来,股东承诺担责作为一种解决方案逐渐进入公众视野,但其法律边界、操作细节及风险隐患仍存诸多模糊地带。近日,本刊专访拥有30年财税实务经验的陈建国先生,前税务局稽查科科长,现任某知名财税机构首席顾问,他以接地气、抠细节、讲实效的执业风格,帮助数百家企业完成复杂注销。本文将深度解析股东承诺担责注销公司的税务处理之道。

人物档案

陈建国:注册税务师、会计师,前某市税务局稽查科科长(1990-2018),参与金税工程一期、二期建设,处理企业稽查案件超1200起,主导企业注销税务清算项目300余个。擅长复杂企业注销税务筹划、历史遗留税务问题解决,执业理念:税务无小事,细节定生死;承诺是责任,不是'甩锅'。\

访谈实录

一、从概念到实质:股东承诺担责到底是什么?

记者:陈老师您好!最近很多企业主咨询股东承诺担责注销,这个说法在民间很流行,但官方文件里似乎少见。您能先帮我们厘清,在税务层面,股东承诺担责到底指什么?和普通注销有什么本质区别?

陈建国:(推了推老花镜,拿起桌上的保温杯抿了一口)这个事儿啊,得先从注销说起。企业注销,简单说就是死亡清算,税务上要解决三个问题:欠没欠税?有没有没申报的?资产处置有没有缴税?普通注销就是公司用自己的资产把这些问题都摆平,然后税务局给你出清税证明。但现实是,很多中小企业账面资产不够缴税,或者老板干脆跑路,这时候税务局就收不上税。

(他拿起笔在纸上画了个示意图)股东承诺担责,说白了就是股东站出来说:公司没钱缴税,我拿我的个人财产来兜底。这本质上是民事责任向税务责任的转化——从公司有限责任变成了股东个人无限责任。但要注意,这不是免死金牌,而是责任状!普通注销是公司的事,股东承诺担责是股东的事,责任主体完全不同。

记者:那这种承诺需要什么形式?口头承诺行吗?还是必须书面?

陈建国:(笑了笑)老话说得好口说无凭,立字为据。税务上认的是白纸黑字。我见过有老板口头跟税务局拍胸脯,结果真到追缴时翻脸不认账,最后税务局只能走法律程序,耗时又耗力。标准的做法是股东出具《承诺函》,明确承诺对公司注销前欠缴的税款、滞纳金、罚款及因此产生的其他费用承担无限连带清偿责任,最好再附上股东身份证复印件、财产证明(比如房产证、银行存款流水),增加可信度。不过啊,(话锋一转)光有承诺函还不够,关键看股东有没有真金白银的偿付能力。我见过有个老板承诺用别墅抵税,结果发现别墅早就抵押给银行了,最后承诺函成了一张废纸。

二、实操流程:股东承诺担责的三步走与五个坑\

记者:如果企业确实要走股东承诺担责这条路,具体流程怎么走?企业需要准备哪些材料?有没有什么容易踩的坑?

陈建国:(身体前倾,手指在桌上敲了敲)流程我总结为三步走,但每一步都有坑,听我给你掰扯清楚。

第一步:清算备案,先把家底摸清。 企业要成立清算组,在60日内报纸上公告,然后向税务局提交《注销税务登记申请表》《清算所得税申报表》这些材料。这时候税务局会重点查三个东西:一是清算所得——公司全部资产可变现价值或交易价格 minus 清算费用 minus 职工工资社保 minus 法定补偿金 minus 清算税费,剩下的就是清算所得,要缴25%的企业所得税;二是增值税——比如公司存货、设备处置,有没有开票?视同销售有没有缴税?三是历史欠税,有没有以前年度没申报的印花税、房产税?我见过有个服装厂注销,账面上库存商品挂着100万,结果仓库早就空了,这就是典型的账实不符,税务局会按视同销售处理,增值税13%一分不能少。

第二步:税务清算,把钉子户拔掉。 税务局会来人查账,这时候股东承诺担责的优势就出来了——如果公司资产不够缴税,税务局会盯着股东要。但前提是,你得把该缴的税都算清楚。我处理过一个案例,某科技公司账面只有10万现金,但欠税加滞纳金有50万,股东承诺用个人房产抵税,税务局核实房产无抵押后,才同意注销。这里有个大坑:清算所得个税容易被忽略!很多企业以为公司注销就不用缴个税了,其实股东从清算分得的剩余财产,要按利息、股息、红利所得缴纳20%个税。我见过有个老板,清算分了200万,一分税没缴,结果被税务局追缴40万个税加滞纳金,后悔得直拍大腿。

第三步:承诺担责,把责任落到位。 签完《承诺函》,税务局会给你一个清税证明,但注意,这证明的是公司无欠税,不是股东无责任。如果事后发现还有没缴的税,税务局照样可以找股东追缴。这里有个细节:承诺函要给税务局备案,有些老板签了自己留一份,没给税务局,结果税务局不认,白忙活一场。

(他拿起桌上的案例汇编翻了翻)再给你说个坑中坑。去年有个餐饮企业注销,股东承诺补缴所有欠税,结果清算时发现公司2019年有一笔50万的其他应付款挂账,是老板从公司借走的钱。税务局说这属于视同分红,要缴20%个税,股东当时就懵了:我自己的公司,借点钱还要缴税?我跟他说:老规矩,税就是税,不分公私。你从公司拿钱超过投资成本,就得缴个税。最后股东补了10万个税才搞定。

三、争议焦点:承诺担责能包打天下吗?

记者:实践中有个争议:如果股东承诺担责,但公司有历史遗留的账外收入(比如老板个人账户收的货款),股东是否需要连带责任?税务部门会如何处理?

陈建国:(眉头微蹙,手指无意识地敲着桌面)这个问题啊,问到硬骨头上了。账外收入,说白了就是两套账,很多中小企业都干过。从法律上讲,公司是独立的法人,账外收入是公司的收入,股东如果知情或参与,肯定要连带责任;如果股东不知情,那是公司管理层的问题,股东一般不担责。但税务实操中,不知情很难证明。

(他端起茶杯喝了口茶,眼神变得严肃)我处理过一个极端案例:某建材公司注销,股东承诺担责,结果税务局稽查时发现,公司老板(也是股东)个人账户收了300多万货款,没入公司账。税务局要求股东补缴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和滞纳金,股东说:我不知道啊,是会计干的。税务局说:你是股东,公司财务负责人是你老婆,会计是你亲戚,你说不知道?最后法院判决股东连带责任,补了80多万税款加滞纳金。

(他停顿了一下,若有所思)这里有个深层次问题:股东承诺担责,不能成为逃避税务监管的遮羞布。有些老板以为签个承诺函就万事大吉,该藏的收入藏,该漏的税漏,最后发现承诺函不是护身符,而是催命符。我常说:税务上没有'不知道',只有'没做好'。股东承诺担责的前提是'如实申报',否则就是'自欺欺人'。\

记者:另一个争议点:如果股东承诺以个人财产承担公司债务,但注销后股东个人破产,税务债权如何保障?这反映了什么制度问题?

陈建国:(叹了口气,靠在椅背上)这个问题更复杂,涉及到民事责任和行政责任的优先级。目前我国个人破产制度还在试点,深圳、浙江这些地方有,但全国还没普及。就算股东个人破产,根据《企业破产法》,税务债权(税款、滞纳金、罚款)属于优先债权,比普通债权先受偿。但现实是,很多股东把财产转移给家人,或者搞假破产,真逃税,最后税务债权可能打水漂。

(他拿起桌上的《税收征管法》翻了翻)这反映了两个制度短板:一是股东责任追溯机制不完善。公司注销后,股东承诺担责,但如果股东失联或无财产,税务局缺乏有效的追查手段。二是税务与工商信息共享不畅。有时候工商已经注销了,税务局才知道,这时候想追缴都来不及。我建议啊,以后企业注销,应该实行税务前置审核,工商部门必须拿到税务局的清税文书才能注销,现在很多地方已经在这么做了,但全国还没统一。

(他眼神变得坚定)不过话说回来,股东承诺担责,本质上是诚信的体现。我见过一个老板,公司注销时欠了20万税,他卖了家里的车凑钱缴了,说:做生意,诚信比钱重要。后来税务局把他列为纳税信用A级,他新开的公司贷款都方便。所以啊,承诺担责不是负担,是机会——机会证明你是个负责任的商人。

四、理念升华:从事后担责到事前筹划\

记者:从您30年的经验看,很多企业注销时才想起税务问题,往往积重难返。您认为企业在注销阶段应该树立怎样的税务风险管理理念?

陈建国:(拿起笔在纸上写了筹划两个我常说:注销不是'终点站',是'中转站';不是'灭火器',是'防火墙'。很多企业把注销当成甩包袱,结果把自己甩进去了。正确的理念应该是事前筹划,事中规范,事后担责。

(他放下笔,双手交叉放在桌上)什么叫事前筹划?企业在成立之初就要想好怎么退出。比如注册资本不要虚高,资产折旧要合理,关联交易要公允。我见过一个老板,注册资本1000万,实缴100万,注销时账面未分配利润800万,要缴20%个税160万,肠子都悔青了。如果当初实缴500万,注销时未分配利润只有300万,个税就少缴60万。

事中规范就是平时要干净。别搞两套账,别虚开发票,别乱列费用。我处理过一个案例,某公司为了避税,每年都让员工拿发票来报销办公费,注销时税务局一查,三年办公费占了营收的30%,明显不合理,最后补税加罚款200多万。

事后担责就是出了问题别跑。股东承诺担责,是底线不是上限。我见过一个老板,公司注销时欠税50万,他说我承诺担责,但人跑国外去了,税务局通过国际税收协定把他找回来,不仅补了税,还上了失信名单,现在回国连高铁票都买不了。何苦呢?

(他笑了笑,语气缓和)其实税务没那么可怕,就像开车,遵守规则就能平安到达。怕的是心存侥幸,总想着钻空子,最后翻车了才知道后悔。

五、案例分享:那个差点黄了的注销项目

记者:能否分享一个您处理过的印象最深的股东承诺担责注销案例?当时遇到了什么挑战,怎么解决的?

陈建国:(眼睛一亮,从抽屉里拿出一个旧笔记本)这个案例我记了十几年,2008年处理的,一个机械制造企业。

当时老板姓王,企业做了15年,账面资产300万,但欠税加滞纳金有280万,公司账上只有20万现金。王老板说:陈科长,我认缴,但我现在没钱,能不能分期?我说:分期可以,但你得找担保人。王老板找了几个亲戚,都没人敢担保。后来王老板说:我拿我的厂房抵押,行不行?我说:厂房是你的个人财产吗?他说:厂房是公司买的,但证在我名下。\

(他合上笔记本,叹了口气)问题来了:厂房是公司资产,但证在股东名下,这属于产权不明。税务局要查是不是抽逃出资,如果是,就要补税加罚款。我带着人查了三天账,发现2003年公司买厂房时,王老板确实从公司账户转了200万到他个人账户,说是借款,但后来一直没还。这就是典型的抽逃注册资本!

(他拿起茶杯喝了口茶,继续说)王老板当时脸都白了:陈科长,这可怎么办?补税加罚款得500万,我哪有那么多钱?我说:王老板,现在有两个办法:一是把厂房过户到公司名下,然后抵押给税务局,分期缴税;二是你把200万'借款'补上,按实缴资本处理,欠税就能少点。王老板想了想,选了第二个办法,他卖了家里的房子,补了200万,又把厂房抵押,分期缴了剩下的80万。最后公司顺利注销,王老板还给我送了面锦旗,写着税企一家亲,办事讲良心。

(他笑了笑)这个案例让我明白:税务问题没有死结,只有死脑筋。只要企业主愿意配合,真心解决问题,就没有过不去的坎。现在王老板还在做机械生意,每年都给我打电话:陈科长,我现在账目干干净净,再也不怕查账了!\

六、行业寄语:给财税新人的三字诀\

记者:对于刚入行的财税新人,在处理企业注销税务问题时,您有什么建议?

陈建国:(眼神变得温和,拿起笔在纸上写了学、细、诚三个我送新人三个字:学、细、诚。

学就是学政策。税法每年都在变,金税四期都上线了,大数据比对,藏不住任何猫腻。新人要多看政策文件,多参加培训,我当年在税务局,每天下班都要学两小时政策,现在做咨询,每周还要看最新的解读。别怕麻烦,书到用时方恨少,临时抱佛脚来不及。

细就是抠细节。注销税务清算,涉及几十个税种,几百个数据,一个数字错了,就可能少缴几万税。我带新人,第一件事就是教他们三查三对:查账证、查账实、查账表,对政策、对口径、对逻辑。有个新人做清算,把固定资产清理的借方余额忘结转了,少缴了5万企业所得税,被我骂了三天。现在他成了事务所的骨干,常说:陈老师骂我骂对了,细节真的决定成败。\

诚就是讲诚信。税务工作,诚信是底线。帮企业做筹划,不能教人家逃税,要阳光节税;帮企业注销,不能搞虚假承诺,要实事求是。我见过一些新人,为了接业务,什么都敢答应,最后企业出了问题,新人也跟着栽跟头。记住:诚信是财税人的立身之本,没了诚信,再有本事也没用。

(他站起身,走到窗边,阳光洒在他花白的头发上)做财税,就像老中医,望闻问切,辨证施治。企业注销是开药方,股东承诺担责是一味药,但不是万能药。真正的良方,是企业平时的税务健康,是老板的诚信经营,是财税人的专业坚守。希望新人都能记住这一点,把税务工作当成一份良心活去做,这样才能走得更远、更稳。

【结语】两个小时的访谈,陈建国老师用一个个鲜活的案例、一句句朴实的道理,将股东承诺担责注销公司的税务处理之道娓娓道来。从基础流程到争议焦点,从实操技巧到理念升华,他始终强调细节诚信责任三个关键词。正如他所说:税务无小事,承诺不是'甩锅',而是'担当'。在企业注销这条终点线上,唯有敬畏规则、守住底线,才能实现企业与税务部门的双向奔赴,让市场主体退出更规范、更高效。

需要专业公司注销服务?

我们拥有十年公司注销经验,已为上千家企业提供专业注销服务,无论是简易注销还是疑难注销,我们都能高效解决。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