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现场】 <

税务未结清,企业注销流程怎么办?

>

午后的阳光透过百叶窗,在陈建国的办公桌上投下斑驳的光影。这位从业25年的财税专家,前税务局稽查科科长,如今是某知名财税咨询公司的创始人,正端着紫砂茶杯,杯沿的茶渍诉说着岁月的痕迹。他面前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着企业注销的常见问题,偶尔用红笔圈出重点,眉宇间透着一股老税务人的严谨与通透。

企业注销就像‘送终’,得干干净净、明明白白,不然后患无穷。陈建国放下茶杯,手指轻轻敲了敲桌面,开启了这场关于税务未结清企业注销的深度对话。

一、入门级问题:税务未结清,企业注销第一步该做什么?

记者: 陈老师您好!很多企业想注销,但发现税务还有欠款或未申报的税款,这种情况第一步该怎么处理?是不是要先补税?

陈建国: (摆摆手,笑了笑)老话说得好,病急不能乱投医。企业注销遇到税务问题,别慌,第一步不是急着补税,而是查家底——把税务问题摸清楚。你得知道,到底欠了多少税?哪些是欠税,哪些是滞纳金,哪些是罚款?有没有未申报的报表?有没有没认证的发票?

我举个例子,2021年有个餐饮老板找我,说想注销公司,结果一查,光增值税就欠了8万,还有3个月的零申报没报,外加2万块钱的发票没认证。他当时就急了,以为要先把10万块钱补上才能注销。我跟他说:别急,先把问题分类——欠税是必须补的,零申报补个申报表就行,未认证的发票如果超过期限,可能就要做进项税转出,损失不小。后来我们帮他梳理完,发现其实只要补税8万,补申报表,滞纳金因为符合情节轻微的规定,最后只收了2000块。

所以第一步,永远是全面自查。 你可以自己拿着营业执照去税务局拉个纳税情况清单,或者找专业的财税机构帮你查。查清楚之后,才能对症下药。

二、进阶问题:注销流程中,税务清算到底难在哪?

记者: 自查清楚后,就要进入税务清算环节了。很多企业反映,税务清算关卡太多,税务局要求提供的材料五花八门,甚至有些要求不合理,您怎么看?

陈建国: (端起茶杯抿了一口,眼神变得认真)税务清算难,难在细节。我常说,企业注销就像高考,每一项材料都是一道题,少一道都不行。

难点有三个:

第一,存货怎么处理? 很多企业注销时,仓库里还有一堆存货,要么低价卖,要么直接扔。但税务上,存货处理必须有痕迹。比如卖存货,得开发票,申报增值税;如果送给员工,视同销售,也得交税。我见过一个企业,注销时把存货分给员工没开发票,税务局查出来,补了20万增值税和10万企业所得税,还罚了5万。

第二,往来款怎么清理? 特别是其他应收款和其他应付款,很多企业觉得都是自己的钱,随便转转。但税务上,股东从公司拿钱超过20万,又没有合理理由,就得交20%的个人所得税。我2019年处理过一个案子,老板注销前从公司转了50万到个人账户,说是借款,结果税务局说超过一年未还,视同分红,补了10万个税。

第三,账务要平。 有些企业账做得乱七八糟,收入成本对不上,费用没有发票,注销时税务局要求调账,调一次少则几万,多则几十万。我有个客户,账上管理费用有30万没有发票,最后只能用股东借款冲抵,结果又引发了个人所得税问题。

(说到这里,陈建国停顿了一下,从抽屉里拿出一个泛黄的笔记本,翻到某一页)这是我2015年处理的一个案子,一个做服装的企业,账上存货对不上差了80万,老板急得直跳脚,说账是会计做的,关我什么事?我跟他说:老板,注销时你是‘清算义务人’,账不平,税务局不让走。后来我们花了三个月,一笔一笔对银行流水,终于把80万的缺口找出来——原来是会计把一笔收入记成了预收账款,没结转收入。最后补了税,加了滞纳金,企业才注销成功。

税务清算难,就难在账要清、税要明、证据要足。 企业平时规范做账,注销时才能少走弯路。

三、争议性问题:注销前突击补税,是止损还是坑?

记者: 有一种说法在企业里流传:注销前把账做平,补点税就能顺利注销,不然税务局会卡你。甚至有些企业会找税务中介帮忙做账,您觉得这种做法可取吗?会不会有风险?

陈建国: (眉头一皱,放下茶杯)这个说法,对一半,错一半。

对的是,补税确实是注销的必经之路,不补税肯定注销不了。但错的是,突击补税不是做账,而是造假。我见过太多企业,为了少交税,注销时虚开费用发票,或者把收入藏起来,结果呢?税务局一查,补税是小事,罚款是大事,严重的还要负刑事责任。

(他拿起桌上的一个文件,指着上面的案例)这是2022年的一个案子,一个科技公司,注销时找中介虚开了200万的咨询费发票抵成本,结果税务局通过大数据比对,发现这家咨询公司根本不存在,最后不仅补了50万企业所得税,还罚了100万,老板也被列入了税务黑名单。

突击补税不是止损,是挖坑。真正的止损,是早规划、早处理。我建议企业,如果确定要注销,提前半年就开始准备:把存货处理掉,把往来款清理掉,把账做规范。实在有问题的,主动去税务局补申报补税,争取首违不罚或者从轻处罚。

(他叹了口气)我常说,财税工作就像开车,平时不守规矩,到了注销这个路口,肯定要出事故。只有平时规范经营,注销时才能一路绿灯。

四、理念思考:从注销看企业财税管理的本质

记者: 您处理过这么多企业注销案例,从这些案例中,您觉得企业在财税管理上最应该注意什么?注销这件事,对企业来说意味着什么?

陈建国: (靠在椅背上,望向窗外,若有所思)我常说,企业注销不是终点,而是财税管理的‘试金石’。很多企业平时不重视财税,觉得能赚钱就行,结果注销时问题暴露,不仅亏了钱,还伤了信誉。

从本质上看,财税管理不是记账报税,而是风险管控。我举个例子,2020年有个电商企业,注销时税务局查出来,2018年到2020年,有500万的收入是通过个人微信收的,没开发票,也没申报。老板说:疫情期间,客户都要求微信转账,我哪敢不开票?我跟他说:老板,客户要微信转账,你可以开发票啊!电子发票现在这么方便,为什么不用?最后补了100万增值税,50万企业所得税,还罚了30万。

这个案例说明什么?企业财税管理,要主动适应规则,而不是被动逃避规则。现在税务大数据这么发达,你每一笔收入、每一笔支出,都在税务局的监控之下。平时不规范,注销时肯定要还债。

(他转过头,眼神坚定)对企业来说,注销意味着对过去负责,对未来负责。对过去负责,是依法纳税、规范经营;对未来负责,是给股东、给员工、给社会一个干净的交代。我见过一个老板,注销公司后,因为税务问题被列入黑名单,连高铁票都买不了,他说:早知道这样,我平时就好好做账,何必现在遭这个罪?

五、行业新人寄语:做财税,要守得住底线,耐得住烦

记者: 想请您给刚入行的财税新人一些建议,尤其是在处理企业注销这类复杂业务时,应该注意什么?

陈建国: (笑了笑,拿起茶杯,眼神变得温和)做财税,尤其是做注销业务,我送新人两句话:守得住底线,耐得住烦。

守得住底线,就是不能帮企业做假账、虚开发票。我见过一些新人,为了业绩,帮企业做账,结果出了问题,自己也要承担责任。财税工作,诚信是第一位的。

耐得住烦,就是注销业务慢工出细活。我带新人时,常说:注销就像‘绣花’,每一针都要仔细。有一次,一个新人帮客户处理注销,漏了一个印花税,结果客户被罚了5000块。我跟他说:你看,就因为一个税种,客户多花了5000块,你多花10分钟查查,就能避免。

(他放下茶杯,站起身,走到窗边)我从业25年,见过太多企业因为财税问题倒下,也见过太多企业因为规范财税重生。希望新人记住,财税不是算账的工具,而是企业的医生。平时体检做好了,企业才能健康;遇到病症了,要对症下药,而不是乱投医。

(转过身,对着记者,笑着说)最后送大家一句话:做财税,要像‘老中医’一样,望闻问切,细心耐心,才能为企业‘把好脉’。

【访谈尾声】

夕阳西下,陈建国的办公室里,茶香依旧。这场关于税务未结清企业注销的访谈,从具体操作到理念思考,从案例剖析到新人寄语,让我们看到了财税工作的严谨与温度。

正如陈建国所说:企业注销不是‘终点’,而是‘起点’——起点是规范经营,终点是基业长青。对于企业而言,只有平时重视财税,依法纳税,才能在注销时从容不迫;对于财税人而言,只有守得住底线,耐得住烦,才能在这个行业走得更远。

(全文完,约4213

需要专业公司注销服务?

我们拥有十年公司注销经验,已为上千家企业提供专业注销服务,无论是简易注销还是疑难注销,我们都能高效解决。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