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接手这个项目时,窗外的梧桐叶正打着旋儿往下落,办公室的中央空调嗡嗡作响,吹得人心里发毛。桌上摆着一份泛黄的卷宗,封皮用红笔圈着急字,旁边还有半杯冷掉的咖啡,杯壁上凝着水珠,像极了此刻我混乱的思绪。<
李姐,这案子有点棘手啊。刚毕业的实习生小王把档案袋放在桌上,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边缘,宏达科技去年注销了,可腾跃租赁的执行依据还没执行完,现在人家拿着判决书找上门,说我们得管。
我翻开卷宗,判决书上的日期赫然在目:2021年3月,宏达科技因拖欠腾跃租赁两年的设备租金及违约金,被判支付128万元。而宏达科技的注销登记日期,是2022年10月——也就是说,公司在判决生效后、注销前,压根没处理这笔债务。
张总人呢?我问。小王往老板办公室努了努嘴:在里面转悠呢,一上午抽了三根烟。
推开门,张总正站在窗前,背对着我们,肩膀微微塌着。听到动静,他转过身,眼底的血丝像蛛网一样蔓延:李经理,腾跃那边刚来电话,说明天就要来公司封门。你说这……公司都注销了,他们还执行个啥?
我拉过椅子坐下,卷宗在指尖摊开:张总,您还记得注销时清算组怎么说的吗?
他一拍大腿:当时律师说,所有债务都清完了!还让我们签了《清算报告》,承诺没有未了结债务!现在这算怎么回事?
小王在一小声嘟囔:我当时就觉得奇怪,清算报告上明明写着‘经核查,无未清偿债务’,可卷宗里这份判决书……
啪的一声,张总把烟摁灭在烟灰缸里,火星溅到桌面上:怪我,怪我当时太相信律师了!他说诉讼中已经和解了,我以为判决不会生效……
我想起三年前刚入行时,带教老师老周说过的话:做财税,最怕的就是‘我以为’。你以为的和解,可能只是对方的一步缓兵之计;你以为的清算干净,可能藏着未来的雷。
张总,现在不是追责的时候。我指着判决书上的执行依据,这份判决书至今有效,腾跃完全有权申请执行。但问题在于,被执行人‘宏达科技’已经注销了,执行局总不能对着空气执行吧?
张总的眼神从焦虑变成了一丝希望:那……那怎么办?总不能让我个人掏钱吧?我当初可是按正规流程注销的!
小王插话:李姐,我查了《公司法》,公司注销时要清算,清算组要通知所有债权人。腾跃肯定是没收到通知,不然他们早就申报债权了。
对,关键就在这里。我抽出一份《公司注销登记申请书》,上面清算组成员签字栏里,有张总的名字,还有另外两个股东的名字,清算组明知有这个判决,却没通知腾跃,也没在报告中披露,这属于程序违法。
违法又怎么样?张总的声音又急了起来,公司都没了,还能让股东负责?
能。我打开电脑,调出一份司法解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二)》规定,公司未经依法清算即注销,股东对公司债务应承担清偿责任。腾跃可以起诉你们三个股东,要求在128万元范围内承担连带责任。
张总的脸瞬间白了:连带责任?那我不是得赔全部?
也不一定。我喝了口冷咖啡,苦涩的味道在舌尖蔓延,我们可以先和执行局沟通,尝试追加你们为被执行人。如果能证明清算组存在过错,执行局可能会裁定你们在未清偿债务范围内承担责任。
那……那得怎么做?张总的声音带了点哭腔。
第一步,先把腾跃的执行申请压下来。我拿起电话,小王,你马上联系执行局李法官,就说我们公司有特殊情况,需要补充材料,申请暂缓执行。
电话打过去,小王紧张得手都在抖,我接过话筒:李法官您好,我是宏达科技清算组代理人李敏。关于腾跃租赁申请执行一案,我们发现有新的情况需要说明,能否给我们三天时间提交书面说明?
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传来李法官低沉的声音:宏达科技不是注销了吗?怎么还有代理人?
是这样的,李法官……我尽量让自己的语气听起来专业,我们在整理注销档案时,发现清算程序可能存在瑕疵,涉及执行主体的认定问题,需要向您书面说明,也希望能和腾跃方面协商解决方案。
又是几秒沉默,然后李法官说:行吧,给你们三天时间。但记住,法律不是儿戏,注销了就想一走了之?没这么便宜。
挂了电话,张总长舒一口气:李法官这人好凶啊。
李法官是执行局的老资格,最烦这种‘注销甩锅’的事。我笑了笑,不过他愿意给我们时间,就是好事。
接下来的两天,小王成了拼命三郎。他翻遍了宏达科技从成立到注销的所有档案,终于在一份2021年的《应诉通知书》里找到了关键证据——那是腾跃起诉宏达科技时法院送达的文件,收件人正是宏达科技的清算组负责人,也就是张总本人。
李姐!找到了!小王举着文件冲进办公室,脸上是掩饰不住的兴奋,张总肯定收到了这份通知书,说明他们明知有这个诉讼,却故意没在清算报告中披露!
我接过文件,纸张已经有些发脆,但法院的公章依然清晰。张总凑过来看了一眼,脸色又变了:这……这怎么解释?
不用解释,用事实说话。我把文件放进档案袋,明天我们去见李法官,也约腾跃的刘经理过来,当面谈。
第三天上午,执行局的调解室里气氛凝重。李法官坐在主位,眉头紧锁;腾跃的刘经理抱着胳膊,一脸不屑;张总坐在我旁边,手心全是汗;小王则紧张地摆着材料。
李经理,你们宏达科技注销时,清算报告上写着‘无未了结债务’,现在却冒出个128万的判决,当我是三岁小孩吗?刘经理冷笑一声。
我拿出《应诉通知书》:刘经理,这是法院2021年送达给宏达科技清算组的文件,证明他们明知这个诉讼存在,却故意隐瞒。根据法律规定,这种情况下,股东不能通过注销逃避债务。
刘经理愣了一下,接过文件翻看,脸色渐渐缓和:这……这确实是我们疏忽了,但当时我们律师说,诉讼中和解了,判决不会执行……
和解协议在哪里?我问。刘经理支支吾吾:当时……当时是口头和解,没书面东西。
李法官敲了敲桌子:口头和解?没有书面确认,判决照样生效!宏达科技的清算组存在明显过错,你们三个股东难辞其咎。
张总赶紧说:刘经理,我们错了,当时确实是工作失误。你看这样行不行,128万我们分三年还清,第一年先还40万,剩下的每年还44万,利息我们不要了。
刘经理沉吟了一会儿,看了我一眼:李经理,你觉得呢?
我觉得这是目前最可行的方案。我点点头,张总他们三个股东都有稳定收入,分期执行对腾跃来说更有保障。如果硬要追加执行,流程可能要拖半年,而且执行款也不一定比分期多。
李法官点点头:行,那就这么定了。我给你们出份调解书,张总你们三个作为被执行人,按这个分期计划履行。如果有一期没还,腾跃可以申请恢复执行全部债务。
调解书签完字时,已经是中午十二点。走出法院,阳光正好照在张总脸上,他长长地吐了口气,脸上终于有了点血色:李经理,今天多亏你了。不然我……
张总,以后注销公司,清算程序一定要严谨。我拍了拍他的肩膀,尤其是债务这块,哪怕一分钱,都不能漏。
小王在一旁插话:李姐,我以前以为注销就是走个流程,现在才知道里面这么多坑!
是啊,我抬头看着法院门前的石狮子,想起老周说过的话,财税工作,表面是和数字打交道,实际上是在和人、和法律打交道。每一个数字背后,都可能是一个企业的命运,是一个人的责任。
回去的路上,小王问我:李姐,你当时怎么那么肯定能说服刘经理和李法官?
我笑了笑:因为我知道,法律是冰冷的,但人心不是。张总他们确实有错,但也愿意承担责任;腾跃想要的是钱,不是把对方逼上绝路;李法官想要的是案结事了,不是 endless 的执行纠纷。找到大家的共同点,事情就好办了。
车窗外,秋天的落叶还在飘,但阳光已经不那么刺眼了。我想起刚接手这个案子时的焦虑,此刻却觉得心里一片敞亮。或许,这就是财税工作的意义吧——在复杂的规则和琐碎的细节里,找到那条既能解决问题,又能守住底线的路。
回到办公室,张总已经订了外卖,说是要请我们团队吃饭。小王开心地跳起来,我却拿起桌上的卷宗,开始整理归档。注销的尘埃落定,但留下的教训,值得每一个财税人铭记:你以为的结束,可能只是另一个开始的开端。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在每一个开始里,都走得稳一点,再稳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