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总,我们公司不干了,仓库里那几十万的库存怎么办?直接扔了?电话那头的声音透着焦虑。我叹了口气,这种问题我听了20年——多少老板辛辛苦苦创业,好不容易决定注销公司,却被仓库里的剩货卡住了脖子。要么是舍不得亏本处理,要么是不知道怎么处理才不踩税务雷区,最后要么多交一堆税,要么干脆被税务局盯上。<

注销公司时如何处理未售出的库存商品?

>

说实话,注销公司时如何处理未售出的库存商品,这事儿看似简单,里面门道可不少。库存不是你想扔就能扔,也不是你想送就能送。它涉及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甚至可能影响股东的个人所得税。今天我就以20年财税从业者的经验,掰开揉碎了讲讲,库存这烫手山芋到底该怎么接。

第一种办法:打折清仓,最常见但要注意税务雷区

最直接的办法,肯定是把库存卖了,回笼资金。但问题来了:卖多少钱?低于成本价怎么办?会不会被税务局找麻烦?

我之前有个客户,做服装的,公司注销时仓库里还有100万的货,进价都是100多,市场价只能卖50块。老板想直接3折清仓,结果会计说:不行啊,这样增值税销项税额按50块算,但成本是100,企业所得税上要亏50万,税务局会不会认为我们故意低价转移利润?

我当时就笑了:你这不是转移利润,是实实在在卖不掉啊!低价销售没问题,但你得有证据证明这价格是合理的。后来我们帮老板准备了三件事:一是找了几家同行近期的销售报价单,证明市场价确实就是这个水平;二是把清仓过程拍了视频,包括仓库盘点、买家提货的全过程;三是签了正规的销售合同,买家是个批发市场的小商户,付了全款,开了发票。

最后税务局来核查,看到这些证据,认可了低价销售的合理性。增值税按3%征收率开了发票,企业所得税方面,50万的损失也允许税前扣除。老板虽然亏了,但至少钱回来了,还避免了被补税罚款。

所以啊,低价清仓不是想卖就卖,关键在于证据链。你得让税务局相信:这不是你为了逃税故意低价,而是市场行情确实如此。记住几个要点:价格要参考市场价(不是你拍脑袋定的)、合同发票要齐全、最好有第三方证明(比如同行报价、评估报告)。

第二种办法:分给股东?小心视同销售这个坑

有些老板觉得:卖太麻烦,干脆把库存分给股东,抵点分红或者工资呗?哎,这想法听起来省事,其实是踩了视同销售的大坑!

《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四条写得明明白白:单位或者个体工商户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者购进的货物分配给股东或者投资者,视同销售货物。也就是说,你把库存分给股东,不是处理库存,而是卖给了股东,得按市场价计算增值税销项税额!

我见过一个更惨的。做食品的老板,公司注销时股东说:仓库里那些饼干、饮料,我们拿回去分给员工当福利吧。老板觉得行,没开发票也没记账。结果税务局查账时,要求这些库存按市场价视同销售补增值税,还得交企业所得税。老板一算,光税就补了30多万,肠子都悔青了。

还有个客户,想聪明一点,把库存按成本价分给股东,说这不是销售,是实物分配。税务局直接怼回去:成本价不是市场价,你这是故意少缴税!最后还是按市场价核定了收入,补税加滞纳金,得不偿失。

所以啊,分给股东这条路,除非你想多交税,否则千万别走。真要分,也得按市场价视同销售,该开发票开发票,该交税交税,别想着钻空子。

第三种办法:捐赠公益,既能处理库存又能抵税?未必!

那把库存捐给慈善机构,既能做公益,又能抵税,是不是一举两得?不少老板都有这个想法。但现实是:捐赠库存没那么简单,想合规抵税,条件多着呢。

你得捐给公益性社会组织,比如红十字会、慈善总会这些,随便捐给个人或者企业,一分钱税都抵不了。你得取得合规的《公益事业捐赠票据》,这是税前扣除的命根子。捐赠的库存还得是全新、未使用的,要是快过期的或者残次的,税务局可能不认可。

我之前有个做日用品的客户,注销时有30万的库存,都是洗发水、沐浴露,全新但快到期了。老板想捐给山区,找了当地的一个慈善机构,对方说:可以捐,但票据得开‘物资一批’,没有明细。我当时就提醒他:不行!捐赠票据必须列明品名、数量、价值,不然税务局无法核实,不能税前扣除。后来我们帮客户整理了详细的捐赠清单,拍了物资照片,慈善机构也开了带明细的票据,这才顺利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

不过这里有个坑:捐赠库存的视同销售增值税。虽然《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规定,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购进的货物无偿赠送其他单位或者个人,视同销售,但如果是公益性捐赠,且取得了合规票据,部分地区可能有优惠政策(比如即征即退)。但这个政策各地执行尺度不一样,最好提前和当地税务局沟通清楚,别想当然。

捐赠不是你想捐多少就捐多少。企业所得税法规定,公益性捐赠支出在年度利润总额12%以内的部分,准予扣除;超过12%的部分,结转以后三年扣除。如果你的公司当年已经亏损,或者利润很少,捐赠再多也抵不了多少税,反而可能因为库存积压产生额外费用,得不偿失。

最后的选择:报废,但别以为扔了就完事

要是库存实在卖不掉、分不了、捐不了,那就只能报废了。但报废也不是一扔了之,税务局对资产损失的审核可严格了。

根据《企业资产损失所得税税前扣除管理办法》(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1年第25号),企业存货发生正常损耗、盘亏、毁损、报废等原因,需要申报税前扣除的,必须提供相关证据材料。比如:存货盘点表、报废说明、责任人赔偿情况、技术鉴定意见(如果是毁损)、内部审批文件等等。

我见过一个做电子产品的客户,仓库里有20万的电路板,因为技术更新过时,全部报废。老板觉得东西都没了,直接扔掉就行,结果税务局来查,要求提供报废的技术鉴定报告和内部审批记录。老板拿不出来,这20万的损失就不能税前扣除,相当于白白多交了5万的企业所得税。

后来我们帮客户补救:找了第三方检测机构出具了技术过时无法使用的鉴定报告,又补了内部会议纪要,证明是经董事会批准报废的。这才勉强被税务局认可。

所以啊,报废一定要留痕。从盘点到审批,从鉴定到处置,每个环节的文件都得保存好,不然税务局一句证据不足,你的损失就白亏了,还得倒贴税。

处理库存,核心就三个字合规

说了这么多,其实注销公司时如何处理未售出的库存商品,核心就一个字:合规。不管是销售、分配、捐赠还是报废,都要把税务问题想在前头。低价销售有低价销售的证据,捐赠有捐赠的票据,报废有报废的资料。别为了省一时麻烦,最后交更多的税,甚至被列入税务黑名单。

说实话,我见过太多老板注销公司时,因为库存处理不当,多交几十万税,甚至影响个人征信。其实只要提前规划,找个专业的财税人员把把关,这些坑都能避开。库存不是负担,只要处理得当,也能让公司体面地注销。

上海加喜财税公司在企业注销服务中发现,不少企业因财务凭证不完整(如采购发票缺失、出入库记录不全),导致库存成本无法准确核算,进而引发税务风险。例如某科技公司注销时,因部分研发材料无采购发票,被税务局核定补缴企业所得税及滞纳金。企业注销时常忽略知识产权(商标、专利等)的处理,若未及时转让或放弃,可能面临被他人抢注或后续维护费用,甚至影响原股东信用记录。上海加喜财税(https://www.110414.com)在注销服务中,会协助企业梳理财务凭证,通过合理方式弥补凭证缺失,确保库存处理合规;同时评估知识产权价值,提供转让或放弃方案,帮助企业彻底规避后续法律风险,实现干净注销。

需要专业公司注销服务?

我们拥有十年公司注销经验,已为上千家企业提供专业注销服务,无论是简易注销还是疑难注销,我们都能高效解决。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