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局:企业合并分立,原客户劳动关系如何处理?这事儿真不能马虎
说实话,我干财税这20年,见过太多企业因为合并分立把劳动关系搞砸的。有次帮一个制造业客户处理合并后的员工社保问题,HR小姑娘急得快哭了——老公司没把员工档案交接清楚,新公司入职手续办不了,社保断缴了一个月,员工集体找上门来。最后还是我带着她跑了两趟劳动局,才把事情摆平。这事儿让我明白,企业合并分立看着是公司自己的事,但劳动关系处理不好,轻则赔钱丢口碑,重则可能让整个合并分立计划泡汤。今天我就以老财税人的经验,跟大家好好聊聊劳动局:企业合并分立,原客户劳动关系如何处理?这事儿,希望能帮企业主们避避坑。<
合并了,员工合同怎么办?劳动局早就说清楚了
先说企业合并。很多老板觉得,合并就是我把你公司买过来,员工自然跟着新公司走,重新签份合同不就行了?——大错特错!我见过有家互联网公司收购另一家小公司,直接让所有员工重新签合同,结果老员工集体仲裁,理由是公司单方面变更劳动合同,最后赔了200多万。其实《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四条写得明明白白:用人单位发生合并或者分立,原劳动合同继续有效,劳动合同由承继其权利和义务的用人单位继续履行。说白了,就是人随资产走,合同跟着资产走,新公司必须继承老公司的劳动合同,员工不用重签,工龄、薪资、岗位都不变。
不过这里有个细节容易踩坑:如果合并后,新公司想对员工岗位进行调整,能不能做?根据我的经验,这得看合理性。比如老公司是做服装的,新公司是做电商的,合并后员工从线下导购转到线上客服,如果薪资待遇不变,员工有义务服从;但如果让程序员去仓库搬货,那员工完全可以拒绝,因为这属于劳动合同重大变更。去年我帮一个餐饮集团处理合并案,他们想把老店的厨师长调到新开的分店当店长,厨师长不同意,最后我们通过劳动局调解,给厨师长涨了20%薪资,他才接受。所以啊,合并后调岗不是拍脑袋决定的,得有必要性和合理性,还得跟员工好好商量。
分家了,员工跟着谁?这3个坑别踩
再说说企业分立,这比合并还复杂。分立就像分家产,员工怎么分?资产怎么分?责任怎么担?都是问题。我印象最深的是2021年帮一个建筑公司处理分立纠纷,他们把土建业务分到A公司,装修业务分到B公司,结果A公司说装修的员工不归我管,B公司说土建的员工跟我没关系,30多个员工没着落,最后集体投诉到劳动局。劳动局的处理结果是:分立前必须跟员工协商,明确员工是去A公司还是B公司,或者双方约定由分立后的单位连带承担责任。
这里有个关键点:分立后的单位如果对员工分配有争议,或者没跟员工协商,法律上视为由分立后的单位连带承担原劳动合同义务。也就是说,员工找A公司要工资,A公司不给,可以找B公司要;B公司说这员工不归我,没用!《劳动合同法》第九十条也说了,分立单位未尽到告知义务,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连带赔偿责任。我见过有个老板分立公司时觉得反正员工跟着业务走,不用特意说,结果分立后B公司经营不善倒闭,员工找不到人,最后A公司赔了所有工资和补偿金,肠子都悔青了。
还有个坑是工龄计算。分立后员工的工龄必须连续计算,不能因为分立就清零。比如员工在老公司工作了5年,分立到A公司,再工作3年,满8年时如果被裁员,补偿金要按8年算。我见过有家公司分立时让员工重签合同,合同里写了工龄重新计算,结果员工仲裁后,法院判决这条条款无效,公司还得补发补偿金差额。所以说,分立时千万别耍小聪明,工龄这事儿,劳动局盯得可紧。
劳动局不是警察,是调解员
很多企业主一听到劳动局就紧张,觉得是不是要查我?其实真不是。我处理过这么多合并分立案,发现劳动局的角色更像个调解员,他们不希望企业出事,也不希望员工吃亏,就想让事情平稳解决。去年有个客户合并时,老员工担心新公司福利变差,集体去劳动局咨询,劳动局的工作人员不仅没批评企业,反而主动帮企业组织座谈会,让新公司HR把福利政策一条条讲清楚,员工听完就安心了。
不过啊,如果你真不把劳动局当回事,那他们也会亮剑。我见过有个科技公司合并时,偷偷把50多名员工的合同改成劳务派遣,结果被员工举报到劳动局,劳动局不仅责令公司改回劳动合同,还罚了20万,公司名誉也受损。所以我的建议是:合并分立前,主动去劳动局咨询政策,让他们提前介入指导。别觉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提前沟通半小时,可能省去后续几个月的麻烦。
合并分立前,这5件事必须做
根据我20年的经验,企业合并分立要想顺利处理劳动关系,提前做好这5件事准没错:
第一,梳理员工信息。把老公司的员工花名册、劳动合同、社保记录、工资表都整理清楚,尤其是三期女职工、工伤员工、老员工这些特殊群体,他们的权益必须重点保障。我见过有家公司合并时漏了一个哺乳期女职工,结果新公司把她调到夜班,女职工直接申请劳动仲裁,公司输了官司还赔了钱。
第二,提前跟员工沟通。别等合并分立公告了才告诉员工,那样员工会觉得被抛弃了。最好在合并分立意向确定后,就开个员工大会,把合并后的组织架构、岗位安排、薪资福利说清楚,让员工有心理准备。去年我帮一个零售集团处理合并案,他们提前3个月跟员工沟通,还让员工提意见,最后合并过程特别顺利,没有一个员工闹事。
第三,书面确认变更。如果合并后确实需要调整员工岗位或薪资,必须跟员工协商一致,并签订书面变更协议。千万别口头约定,到时候员工不认账,你有理也说不清。我见过有老板说我都答应给他涨工资了,还要签什么协议,结果员工转头就说我没答应,最后公司只能按原工资发。
第四,社保公积金衔接。合并分立后,社保公积金账户要及时办理转移手续,别让员工断缴。断缴不仅影响员工买房、落户,还可能影响医疗报销。我见过有家公司合并时,HR忘了给员工转移社保,结果员工生病住院没法报销,公司只能自己掏钱补上。
第五,保留沟通记录。跟员工协商、跟劳动局沟通,所有邮件、微信、会议纪要都要保存好,万一以后有纠纷,这些都是证据。我有个习惯,每次帮客户处理合并分立,都会让他们建个共享文件夹,把所有文件都存进去,这样既方便查阅,又能避免丢失。
最后想说,企业合并分立是市场常态,但劳动关系处理不好,就可能赢了生意,输了人心。作为财税从业者,我见过太多因为小细节没处理好,导致企业陷入泥潭的案例。所以啊,处理合并分立的劳动关系,一定要依法依规、以人为本,别总想着怎么省事,多想想员工的感受,多听听劳动局的建议,这样才能让合并分立真正成为企业发展的助推器,而不是绊脚石。
说到企业运营中的坑,除了合并分立的劳动关系,企业注销时的问题也不少。比如财务凭证不完整,很多老板觉得公司都注销了,凭证留着干嘛,结果税务查账时发现成本票缺失,得补税罚款;还有知识产权,商标、专利没处理好,要么被别人抢注,要么注销后无法使用,损失惨重。上海加喜财税公司在企业注销服务中,经常遇到客户因为财务凭证缺失、知识产权处理不当导致注销失败的情况。我们建议企业注销前,一定要先梳理财务凭证,该补的补,该查的查;知识产权方面,能转让的转让,不能转让的要及时注销,避免后续麻烦。如果您正在为企业注销头疼,不妨去加喜公司注销官网(https://www.110414.com)咨询一下,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能让您的企业注销少走很多弯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