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场景】 <
某跨境电商行业交流中心会议室,午后阳光透过百叶窗洒在长桌上,桌上散落着笔记本、水杯和几份《跨境电商企业注销操作指引(试行)》的文件。访谈者小林(行业媒体记者)正调试录音设备,陆续到场的三位访谈对象——海关监管专家王科长、某跨境电商企业关务负责人李总、第三方注销服务机构陈经理——各自找了位置坐下。窗外隐约传来货车的鸣笛声,为这场关于企业注销时海关监管货物如何规范处理的对话添了几分行业特有的紧迫感。
【访谈对象】
- 王科长:海关总署跨境电商监管领域资深专家,从事海关工作15年,参与多项跨境电商监管政策制定,语言严谨,逻辑清晰,习惯用首先其次梳理流程。
- 李总:某中型跨境电商企业环球优品关务负责人,经历过企业注销全流程,说话直白带点行业黑话,常穿插踩坑血泪教训等口语化表达。
- 陈经理:跨境通注销服务机构创始人,服务过200+跨境电商企业注销,擅长用案例说话,语言圆融,喜欢打比方,称操作规范为注销路上的‘导航地图’。
【访谈实录】
小林:各位老师好!今天想聊聊跨境电商企业注销时,海关监管货物的查验操作规范下载问题。很多企业反映,注销时货物堆在仓库,海关查验流程复杂,甚至因为不熟悉规范导致注销拖延。王科长,您能先从政策层面解释下:企业注销时,海关监管货物到底是什么状态?为什么需要专门的查验操作规范?
王科长:(轻轻推了推眼镜)首先得明确,跨境电商企业注销时,如果仓库里还有海关监管货物——比如跨境电商进口的保税仓货物、出口的退货返修货物,或者还没办结通关手续的跨境电商零售进口商品——这些货物本质上仍处于海关监管期。企业不能随意处置,必须先向海关申请注销备案,而查验就是确保货物去向可追溯、数据可核对的关键环节。
小林:那这个查验操作规范具体指什么?企业去哪里能下载到最新版本?
王科长:规范的全称是《跨境电商企业注销监管货物查验操作规程(海关总署公告202X年第XX号)》,核心内容包括查验流程、单证要求、货物处置方式、违规责任等。下载渠道有三个:一是海关总署官网政策法规栏的跨境电商专区,二是中国电子口岸官网的企业办事-注销服务子目录,三是属地海关现场办事大厅的纸质版领取。需要提醒的是,2023年规范更新了无纸化查验条款,企业务必下载最新版,避免用旧版流程走弯路。
小林:(快速在笔记本上记录)无纸化查验具体指什么?和传统查验有什么区别?
王科长:(微微后仰靠在椅背上)传统查验需要企业打印全套单证,海关人员到现场核对实物和单据,耗时可能3-5天;无纸化查验则通过跨境电商通关服务平台上传电子数据——比如货物的SKU、数量、仓储位置视频、第三方检测报告——海关先线上审核,必要时再现场抽查。流程从企业等海关变成数据跑海关,效率能提升60%以上。前提是企业得确保电子数据与实物账实相符,否则一旦被查出货不对板,可能面临滞报金甚至违规处罚。
小林:账实不符具体指哪些情况?企业怎么提前自查?
王科长:(手指轻敲桌面)比如实际库存数量与系统登记数据不一致,或者货物批次、型号与申报信息不符。自查方法很简单:用企业的WMS仓储系统导出最新库存清单,再和海关备案的跨境电商进口/出口货物清单逐条比对,重点核对海关商品编码数量保质期这三个字段。有次我遇到一家企业,把婴幼儿奶粉误报成成人奶粉,虽然只是一字之差,但海关查验时直接判定申报不实,企业不仅被罚款,注销流程也卡了两个月。
小林:(转向李总)李总,您公司去年注销时肯定处理过海关监管货物,能结合实际经历说说,当时下载操作规范时踩过哪些坑吗?
李总:(拿起水杯喝了一大口水)坑?那可太多了!简直是一步一个坑!我们公司做跨境电商进口的,注销时仓库还有300多万的保税货物,一开始根本不知道要下载什么规范,还是海关通知我们赶紧去总署网站看公告,才手忙脚乱找了个《企业注销操作指南》,结果下载下来一看——那玩意儿根本没讲监管货物怎么查!后来还是我们关务小姑娘翻遍了海关12360热线的问题库,才找到2022年发布的《跨境电商企业注销监管货物查验操作规程》,这时候距离海关要求提交注销申请只剩10天了!
小林:为什么没早点关注到这个规范?是官方渠道不好找吗?
李总:(苦笑)官方渠道是能找到,但太分散了!总署网站、电子口岸、地方海关官网,每个地方都有链接,有的叫规程,有的叫指引,有的叫通知,我们一开始下错了仨版本,全是过时的!比如有个2020年的规范,还要求必须提交纸质仓储合同,结果我们按这个准备了,海关人员说早就改成电子版上传了,白忙活一周!
小林:那后来怎么解决查验问题的?有没有用到王科长提到的无纸化查验?
李总:最后还是花了5万块请了第三方机构(看了眼陈经理),他们帮我们下载了最新规范,还带着我们做了预查验——就是自己先模拟海关流程,把货物按海关编码分区摆放,每个批次贴上查验专用标签,连仓库的温湿度记录都整理成电子表格。正式查验那天,海关人员只花了2小时就核完了,说你们这比有些大企业还规范。不过中间有个插曲:有一批货物的保质期只剩3个月,海关要求我们必须提供第三方检测机构的品质合格证明,否则按超期货物处置,我们又紧急联系检测机构加急出报告,多花了2万块。所以说啊,企业注销前,一定要提前3个月就开始准备,把规范下载下来逐条对照,不然真的会焦头烂额!
小林:(看向陈经理)陈经理,您服务过这么多企业,像李总说的找不到规范下错版本的情况普遍吗?你们一般怎么帮客户解决?
陈经理:(双手交叉放在桌上)非常普遍,至少70%的企业在初期都会遇到这个问题。其实核心问题是信息不对称——企业不知道该找谁、找什么、怎么找。我们团队的做法是三步走:第一步,帮客户梳理企业类型——是做进口还是出口?有没有保税仓储?——然后匹配对应的规范文件;第二步,通过海关企业协调员机制,直接向属地海关要最新版操作规范+地方补充细则,因为有些海关会根据实际情况增加要求,比如上海海关可能强调跨境电商退货查验的特殊流程,而广州海关可能更关注出口货物溯源单证;第三步,把规范翻译成企业能看懂的操作清单,比如把《规程》里的第12条查验货物应提供单证拆解成①进口货物:提单、报关单、电商订单、物流单;②出口货物:采购发票、装箱单、跨境电商平台销售记录,再配上模板示例,客户照着准备就行。
小林:您觉得企业在下载和使用规范时,最容易忽略的细节是什么?
陈经理:(身体微微前倾)我提一个很多人不知道的:规范下载后,一定要看附件!比如2023年版的《规程》附件3《跨境电商监管货物查验无纸化操作指南》,里面详细规定了视频拍摄要求——仓库全景镜头要包含海关编码标识牌,货物特写镜头要能看清生产日期和批号,视频时长不能超过3分钟。有家企业没注意这个,上传的视频拍得模糊不清,海关直接退回重拍,导致查验时间延长了一周。还有规范有效期,很多企业以为下载一次就能用,其实海关会根据政策调整定期更新,比如今年4月刚新增了跨境电商出口退货货物‘先查验后放行’的条款,企业如果还用旧版规范,就可能漏掉这个关键流程。
小林:那企业怎么规范地更新自己手里的操作规范呢?
陈经理:有两个方法:一是关注海关发布微信公众号,他们会第一时间推送政策更新;二是在中国电子口岸官网设置政策订阅,输入跨境电商企业注销监管货物查验等关键词,一旦有新规,系统会自动发邮件提醒。我们有个客户,就是通过订阅功能提前3天拿到了新规,及时调整了查验方案,比同行早一周完成注销。
小林:听下来,操作规范对企业注销至关重要。最后想请三位总结下:企业在下载和使用规范时,最核心的要点是什么?
王科长:(正了正领带)核心是合规和提前。合规,就是要严格按照海关总署和属地海关的规范来,不搞小聪明;提前,就是至少在申请注销前3个月就开始熟悉规范、准备单证、自查库存,别等到海关催了才临时抱佛脚。
李总:(拍了下大腿)我补充一点:别怕麻烦!规范里那些条款看着头疼,但每一条都是避坑指南。我们当时按规范做了预查验,虽然多花了一周时间,但正式查验时一次通过,省下的罚款和滞报金,早就够覆盖这些成本了。
陈经理:(笑着点头)王科长说合规,李总说提前,我用个比喻操作规范就像注销路上的导航地图,下载对了地图,还要提前规划路线,遇到路口(比如海关特殊要求)及时调整,才能顺利到达终点(完成注销)。企业别想着抄近道,海关监管的红线,一步都不能踩。
小林:非常感谢三位老师的分享!从政策解读到实操经验,再到服务视角,让我们对跨境电商企业注销时海关监管货物的查验操作规范有了更清晰的认识。相信这对很多正在经历或即将面临注销的企业来说,都是宝贵的通关秘籍。
【访谈后总结思考】
这场对话像一面镜子,照出了跨境电商企业在注销时的痛点与盲区。海关监管货物的查验操作规范,看似是冰冷的条文,实则关乎企业能否干净退出市场。王科长的合规与提前、李总的别怕麻烦、陈经理的导航地图比喻,共同指向一个核心:企业只有将规范内化为操作习惯,才能在注销流程中掌握主动权。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跨境电商监管政策的不断细化,无纸化查验电子围网等新趋势正在改变传统查验模式。对企业而言,下载规范不是终点,而是动态学习的开始——关注政策更新、善用第三方资源、提前自查自纠,才能在复杂的监管环境中规避风险,为企业的最后一公里画上圆满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