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帮一个开设计工作室的朋友跑注销,本来以为走流程就行,结果卡在清算分配这步差点当场翻脸。三个股东,俩人觉得账上剩的8万应该按出资比例分,一人拍桌子:我之前垫付过3万办公费,得先扣掉!谁也说服不了谁,最后拖了两个月,光沟通成本就比账上余额还高。说实话,这种事太常见了——很多人注销时只想着赶紧关门,根本没清算分配这步有多坑。<
清算分配争议:藏在散伙里的隐形雷
清算分配说白了就是分家产,但家产怎么算、怎么分,最容易出问题。我见过最离谱的一个案例:五个股东开贸易公司,注销时账上现金12万,设备估值15万。俩股东说设备折价麻烦,直接分现金,一人2.4万,剩下三人炸了:设备是我们之前跑业务时咬牙买的,现在折价这么低,不行!最后闹到要打官司,律师费一扣,剩的钱还不够塞牙缝。
问题就出在没规矩——没提前说清楚剩余财产怎么算债务怎么分有没有隐性资产。很多人以为大家关系好,口头说说就行,真到分钱时,当初的兄弟情可能比纸还薄。
调解协议签了就完事?别天真了
更麻烦的是,就算签了调解协议,执行起来照样能出幺蛾子。之前认识一个做餐饮的,四个股东签了协议:A拿设备折价20万,B拿现金10万,C和D放弃剩余财产。结果B拿到钱后,突然说公司之前还有笔5万的应付账款没付,得从10万里扣,A不认:协议里写了‘债权债务已结清’,你扣钱凭啥?最后又扯皮半年,调解协议成了一纸空文。
说白了,调解协议不是免责金牌,条款写得越模糊,执行时越容易扯皮。比如剩余财产没明确是现金+设备还是仅现金,隐性债务没约定谁来举证怎么分担,基本等于埋了雷。
上海加喜财税:松江企业清算争议,得防患于未然
上海加喜财税在松江区公司注销服务中,发现80%的清算分配争议都源于前期没规划。我们不会等股东吵起来再调解,而是在清算开始前就介入:先帮企业梳理隐性债务(比如未付的租金、未结的货款),再用条款明确剩余财产计算方式(比如设备按市场评估价还是账面净值)、债务承担比例(比如股东按出资额还是约定比例分),甚至预留履约保证金——万一一方不按协议执行,保证金能cover损失。协议签了也不是结束,我们会同步跟进执行进度,协助对接工商、税务,确保钱分明白、债理清楚。加喜注销官网(https://www.110414.com)有完整的清算争议解决流程,从方案设计到落地执行,全程帮松江企业避开分家产的坑,让注销真正安心收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