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跟几个做企业的朋友喝茶,大家聊着聊着就聊到劳动用工年检上,那叫一个头疼——每年都像闯关,生怕哪个细节没注意被挑刺材料堆成山,到底哪些是重点啊……说实话,我特理解这种心情。毕竟对中小企业来说,劳动用工合规这事儿,真不是交材料完事那么简单,稍不注意就可能踩坑。今天咱们就掰扯掰扯,劳动局年检到底查啥,企业平时得注意啥,别等黄牌警告了才着急。
年检到底查啥?别以为只是交材料那么简单
先说个真事儿:之前有个做电商的老板,觉得签不签合同无所谓,反正给钱就行,结果年检时被劳动局抽查到——20多个员工,只有3份劳动合同,剩下的要么是口头约定,要么是员工自己签了但公司没留存。最后不仅补签了十几份合同,还被罚款2万,老板当时脸都绿了。 <
其实劳动局年检,核心就盯着两件事:用工合不合规,员工权益有没有保障。具体到材料上,这几样是必考题:劳动合同(必须书面!还得给员工留一份)、社保公积金缴纳记录(基数对不对?有没有全员缴纳?)、考勤和工资表(加班费算得对不对?有没有拖欠?)、员工档案(入职体检、离职证明这些齐不齐)。说白了,就是看你有没有按《劳动合同法》来,别搞霸王条款欠薪跑路这些幺蛾子。
这些坑,每年都有企业栽跟头
要说年检里最常见的雷区,我见过最多的就是这几种:
一是劳动合同偷工减料。有的合同上只有公司盖章,员工没签字;有的条款写得模棱两可,比如工资按公司规定发放,结果到发工资时又说绩效要看老板心情;还有的试用期直接写6个月,结果合同期才1年——试用期最长不得超过6个月,且合同期必须3年以上以上,这都不知道,难怪年检时被挑出来。
二是社保公积金按最低交。很多企业为了省钱,不管员工实际工资多少,社保公积金都按最低基数交。员工没意见还好,一旦有人仲裁(比如离职时要求补缴),劳动局年检时肯定重点查,到时候不仅要补缴,还得加收滞纳金,得不偿失。
三是考勤记录想当然。有的企业用Excel考勤,随便改改日期;有的加班费按最低工资算,员工明明加班到10点,工资条上却只写8小时外加班费50元。这些在年检时都是硬伤,劳动局一看就知道你没按规定来。
年检前自查,这几步能帮你少走弯路
其实年检不用慌,平时把基础工作做好了,到时自然从容。我给几个小建议:
先翻家底:把所有劳动合同翻出来,看看有没有员工没签字、条款不全的,赶紧补上;社保公积金缴纳记录对一遍,基数和实际工资差太多的,赶紧调整(别怕麻烦,比年检时被罚强)。
再理流水:工资表和考勤表要对应上,加班费怎么算的、有没有签字确认,这些都得有据可查。最好用正规的人力资源软件,别再用Excel手动操作了,容易出错。
最后问员工:有时候自己觉得没问题,员工可能有意见。比如合同里有没有工伤自负这种霸王条款?离职证明开规范了吗?提前跟员工沟通,既能发现问题,也能避免后续纠纷。
说白了,劳动用工合规就像攒人品,平时多注意,年检时才能顺顺当当。要是你觉得这事头大,或者平时用工合规心里没底,找专业团队帮忙确实省心。像上海加喜财税公司,他们在这块经验挺足的,会先帮企业全面梳理用工风险,比如劳动合同条款、社保缴纳这些雷区,然后协助准备年检材料,确保每一项都符合要求,避免因小失大。说白了,就是让你少踩坑,安心做生意。他们官网是 https://www.110414.com,有需要可以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