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营业执照吊销、商标注销遇上环保验收:一场被忽视的清算必修课 <
.jpg)
——专访资深财税专家王建国
【访谈现场】
深秋的午后,阳光透过百叶窗,在王建国老师的办公桌上投下斑驳的光影。这位从业25年的资深财税专家,正端着一杯普洱茶,茶香与书卷气交织。他穿着一件深灰色羊毛衫,鼻梁上架着金丝边眼镜,说话时总习惯性地用手扶一下镜框,偶尔冒出的老话说得好这个事儿啊,得掰扯清楚,让人倍感亲切。
作为国内某知名税务师事务所的合伙人,王建国经手过200余家企业注销案例,尤其擅长处理财税、环保、知识产权等交叉领域的复杂问题。当记者提出营业执照吊销、商标注销是否需要环保验收这一话题时,他放下茶杯,眼神变得专注:这个问题啊,问到了很多企业的'痛点'。每年都有老板栽在这儿,明明公司'没了',却突然收到环保部门的百万罚单。
问题一:营业执照被吊销了,商标还没注销,环保验收到底要不要做?
记者:王老师,最近有企业老板咨询:我的营业执照被吊销了,商标还没注销,这时候环保验收到底要不要做?很多人觉得,执照都没了,公司不存在了,环保验收是不是也跟着免了?
王建国:(扶了扶眼镜,笑了笑)老话说得好,磨刀不误砍柴工,这个环保验收啊,就是企业注销前的磨刀。我的答案是:需要,而且必须做。
很多人把营业执照吊销和企业注销搞混了。吊销是行政处罚,相当于企业被强制关停,但它的主体资格还在——就像一个人被拘留了,不代表他不用还债。而注销是企业主动申请,经过清算后合法死亡。商标注销同理,可以是清算时未续展,也可以是主动放弃,但前提是,企业得先把身后事(包括环保、税务、债务)处理干净。
举个我早年遇到的案例。2018年,杭州某食品公司因连续三年未年报被吊销执照,老板姓张,觉得执照没了,公司就散了,忙着把商标低价转给亲戚,结果2021年环保部门排查历史遗留污染,发现该公司2019年有一笔5万元的废水处理违规罚款没缴。环保部门一查:公司虽然吊销,但股东张某、李某未完成清算,两人被列为被执行人,各赔了5万,还上了征信。
(端起茶杯抿了一口)你看,这就是典型的捡了芝麻丢了西瓜。老板以为执照吊销就金蝉脱壳,不知道清算责任还在,环保欠款跟着转移到股东头上。
问题二:为什么企业总在这件事上栽跟头?是法律没说明白,还是理解有偏差?
记者:从您接触的案例看,似乎很多企业对吊销后仍需环保验收缺乏认知,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是法律条文复杂,还是企业存在侥幸心理?
王建国:(手指轻轻敲着桌面)两方面都有。法律上,清算责任是硬性要求,《公司法》第一百八十四条写得明明白白:公司被吊销营业执照后,应当在十五日内成立清算组,清理债权债务。处理未了结事务——环保罚款、污染治理,不就是未了结事务吗?
但现实中,企业老板有三个想当然:
一是想当然地认为吊销=注销。我见过不少老板,执照被吊销后,把公章一扔,说公司没了,连税务注销都没办,更别说环保了。结果呢?税务欠款、环保罚款,像定时一样,几年后炸在股东身上。
二是想当然地认为环保是生产阶段的事。有老板跟我说:我们早就停产了,哪还有污染?(摇头)停产不等于污染消失。比如某化工厂2015年停产,2020年吊销,但厂里遗留的废渣没处理,2022年下雨渗漏,污染了地下水,环保部门追溯时,股东还在清算组名单里,你说冤不冤?
三是想当然地认为商标注销就等于公司清算结束。商标局那边注销商标,可能只需要一份清算报告,但这份报告要是没包含环保合规说明,就是废纸。去年我帮一家服装公司处理商标注销,商标局要求提供清算组备案通知书,结果清算报告里漏了环保无欠费证明,商标局直接驳回,企业又跑回去补环保验收,多花了3个月时间和20万元评估费。
(翻开笔记本,指着一段记录)你看,2021年江苏某印染公司,就是先去商标局申请注销,结果环保部门以未完成污染治理验收为由,要求企业先补缴50万元治理费,才能出合规证明。商标注销流程卡了半年,股东急得跳脚,早知如此,先把环保验收做了,不就省事了?
问题三:有没有因为环保验收没做,导致股东承担严重后果的极端案例?
记者:您提到股东会承担连带责任,有没有更极端的案例?比如环保赔偿金额巨大,甚至影响个人生活的?
王建国:(表情严肃,身体微微前倾)有,而且不少。我给你讲个印象深刻的案例。
2016年,山东某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因环保不达标被责令停产,老板觉得干不下去了,既没申请注销,也没办吊销,就这么放着。2020年,当地搞园区升级,发现该公司厂区土壤重金属超标,环保部门一查:公司2016年后没年报,早就被吊销执照了,但股东王某、赵某从未清算。
(停顿了一下,若有所思)关键是,这家公司2014年时,为了节省成本,把废机油偷偷交给无资质的回收队,部分废油渗漏到地下。环保部门评估,治理费用要120万元。股东王某一开始耍赖:公司都五年了,哪还有钱?结果法院判决:股东在未清算范围内承担连带责任,两人名下房子被查封,银行账户冻结,连孩子上学的学费都差点被划走。
(叹了口气)你说冤不冤?要是2016年停产时,哪怕被吊销后,主动找环保部门做历史遗留污染评估,该治理的治理,该罚款的罚款,清算完再注销商标,哪有后面这些事?
还有个更扎心的。2022年,我遇到一个90后创业者,做电商的,公司注册时租了个小仓库放货,后来倒闭了,营业执照没及时注销,被吊销了。他以为电商公司没污染,结果仓库之前租的厂房是食品加工厂,他搬走时没清理地面残留的面粉,招了老鼠,环保部门以造成环境污染为由,罚了他2万元。他当时就哭了:我都没生产过,怎么还罚我?(摇头)这就是不懂清算责任的代价——企业存续期间的任何未了结事务,股东都得兜底。
问题四:有观点认为,营业执照吊销后企业主体资格消灭,环保验收没必要,您怎么看这个争议?
记者:这个问题在业内似乎也有争议。有法律界人士认为,企业被吊销后,主体资格已经消灭,清算责任仅限于已知债务,环保验收属于额外负担。您怎么看?
王建国:(突然笑了,你这个问题问到点子上了,去年我就遇到个更离谱的——有律师跟我争,说'企业都死了,还验什么尸?')
(放下笔记本,正色道)这种观点,是对法律的理解想当然了。企业主体资格消灭,是以注销登记为界,不是吊销。《民法典》第七十二条规定:清算期间法人存续,但是不得从事与清算无关的活动。也就是说,吊销后到注销前,企业活着,但只能干一件事——清算。清算的目的是什么?是了结债权债务,包括环保债务。
(拿起笔,在纸上画了个时间轴)你看这个逻辑链:
吊销(行政处罚)→ 成立清算组(法定义务)→ 清理债权债务(包括环保罚款、污染治理)→ 制作清算报告(需环保部门盖章确认)→ 申请注销登记(完成死亡)。
中间少了环保验收这一步,清算报告就不合法,注销登记就通企业就一直吊着,股东责任就一直挂着。
(指着时间轴)再说已知债务——环保部门的罚款、治理要求,难道是未知的吗?企业存续期间排污,环保部门都有记录,吊销了就说不知道?这说得通吗?
我反问那个律师:如果一个人开车撞了人逃逸,后来'意外死亡',家属能说'人都死了,不用赔医药费'吗?(摊手)法律讲究权利义务对等,企业享受了法人的有限责任保护,就得承担清算的义务,环保责任不是额外负担,是份内事。
问题五:现在很多地方推行企业注销一网通办,流程简化了,环保验收会不会变成走过场?企业该怎么平衡效率和合规?
记者:随着放管服改革,很多地方推出企业注销一网通办,税务、社保、公章都能线上办理,有人觉得环保验收可能会形式化。您怎么看?企业如何在简化流程中确保合规?
王建国:(端起茶杯,吹了吹浮叶)形式化?这可不敢想。我告诉你,环保验收不是走过场,是防火墙。一网通办是方便企业,不是降低标准。
去年浙江推行注销一件事改革,我帮一家家具厂办注销,线上提交材料时,系统自动跳转环保预检模块——需要上传排污许可证注销证明近一年环保监测报告无欠费证明。缺一样,流程卡住。老板当时就说:这比以前还严了!
(笑了笑)没错,流程简化,但监管更精准了。现在环保部门有智慧环保系统,企业排污数据实时上传,吊销后一查历史记录,有没有偷排、有没有欠费,一目了然。想蒙混过关?门儿都没有。
对企业来说,平衡效率和合规的关键是提前规划。我给企业老板的建议是:别等吊销了才想起环保验收,最好在决定退出时,就把环保纳入清算清单。比如:
1. 主动申报:停产前,向环保部门提交停业报告,说明污染治理情况;
2. 委托评估:找有资质的第三方做环境风险评估,该治理的治理,该检测的检测;
3. 留存证据:环保部门的验收合格证明、缴费凭证,一定要放进清算档案,这是股东免责的护身符。
(指着窗外的写字楼)你看那些高楼里的企业,活着时要合规,走的时候更要合规。别以为一网通办是捷径,合规才是真正的高速路。
【尾声】给行业新人的寄语:做企业的健康管家,而非账房先生
访谈接近尾声,夕阳的余晖染红了窗棂。记者问王建国老师,对刚入行的财税新人有什么建议。
王建国:(眼神温和,带着期许)我常说,做财税,别只盯着税率和报表,要把企业当活物看。它有出生(注册)、成长(经营)、退休(注销),每个阶段都有健康问题——环保是呼吸系统,税务是循环系统,知识产权是免疫系统,哪一块出了问题,都可能要命。
(拿起桌上的相框,里面是他年轻时帮企业做筹划的照片)我刚入行时,师傅跟我说:我们不是'账房先生',是企业的'健康管家'。'管家'要做什么?要提前发现'病灶',而不是等'病入膏肓'才开药方。
(放下相框,正色道)对企业注销来说,环保验收就是退休前的体检。体检过关了,企业才能体面退休,股东才能安心离场。新人要多跑现场、多问政策、多看案例,别怕麻烦——你多花一天时间帮企业把环保验收做扎实,就少一个老板未来十年为你追着骂。
(起身,伸了个懒腰)好了,不早了。记住这句话:合规不是成本,是企业的长寿密码。 做财税,做的是良心活,对得起企业,对得起自己,才能走得更远。
(记者起身道别,王建国笑着摆摆手:有空常来,我这普洱茶,永远给你留着。)
【后记】
走出办公室,秋风吹过,带着一丝凉意。但王建国老师的话,却像那杯普洱茶,温润而有力。在企业注销这件事上,营业执照吊销是句号,商标注销是感叹号,而环保验收,是贯穿始终的破折号——它连接着企业的过去与未来,也考验着每一个财税人的专业与良知。正如王建国所说:别让'小细节',成为企业'烦'。合规之路,道阻且长,行则将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