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上海滩的企业老板们最怕啥,除了生意难做,估计就是公司注销时的一地鸡毛了。尤其是工资结算这事儿,稍有不慎,员工一纸仲裁告到劳动局,老板们焦头烂额不说,公司注销流程可能直接卡壳。最近总有老板问我:我公司要注销了,工资还没发完,非得走劳动仲裁吗?说实话,这个问题我做了20年财税,见过太多案例,今天就跟大伙儿好好掰扯掰扯——上海注销企业工资结算,到底啥时候需要劳动仲裁,啥时候能私了。<

上海注销企业工资结算是否需要劳动仲裁?

>

先聊聊:企业注销,工资到底算不算优先债?

可能有些老板觉得,公司都注销了,账上没钱了,工资爱给不给,员工也没辙。这种想法可太天真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一百八十六条,公司财产在分别支付清算费用、职工的工资、社会保险费用和法定补偿金,缴纳所欠税款,清偿公司债务后的剩余财产,有限责任公司按照股东的出资比例分配,股份有限公司按照股东持有的股份比例分配。看见没?职工工资可是排在第一位的优先清偿债权,比税款、普通债权甚至股东出资都优先!

那问题来了,优先清偿就一定能拿到钱吗?不一定。我见过一个做餐饮的陈老板,2020年疫情下撑不住要注销,账上资产除了几桌旧厨具,就剩3万块现金,但拖欠了5个员工共8万工资。清算组(其实就是陈老板自己)跟员工商量,先按比例发一部分,剩下的等后续处理,结果员工不干,直接申请了劳动仲裁。仲裁委裁定公司先支付3万,剩下的5万属于普通债权,得等其他债权人处理完再说。你说陈老板冤不冤?冤!但法律摆在那儿,优先债权也得看有没有钱可优先。

所以啊,上海注销企业工资结算是否需要劳动仲裁,核心就俩字:钱够不够,以及老板想不想好好说话。

案例1:老板爽快,工资结清,仲裁?不存在的!

2018年我帮一个做外贸的王姐处理公司注销,她公司账上还有200多万现金,除了欠供应商100万,就是拖欠10个员工共30万工资。王姐这人实在,清算组成立后,第一时间把员工叫到公司,把工资明细列得清清楚楚:谁谁谁几个月工资多少,社保欠了多少,当场就签了《工资结算确认书》,还多给了半个月工资当遣散费。员工拿到钱,高高兴兴签字走人,公司注销流程顺顺当当,28天就办完了。

你说这种情况下,需要劳动仲裁吗?肯定不用啊!员工拿到钱了,谁有空跟你耗时间打官司?关键在于老板有没有主动意识。我常说,企业注销时,员工最怕的不是公司没钱,而是老板装死——不接电话、不回应、拖着不给。只要老板主动把账算清楚,哪怕分期给,只要员工同意,就能避免仲裁。上海劳动仲裁委那边的数据也显示,70%以上的工资争议,其实都是因为沟通不畅导致的误会。

案例2:耍小聪明的老板,仲裁直接上门!

但现实中,总有老板想钻空子。我去年遇到一个做互联网创业的李老板,公司账上明明有100多万,但他为了给股东多分点钱,清算时故意把应付职工薪酬做低,只承认拖欠了10万工资,实际欠了25万。员工发现不对,找了律师查账,证据确凿后直接申请了劳动仲裁。

仲裁结果?简单粗暴:公司立即支付拖欠工资15万,加25%的经济补偿金3.75万,一共18.75万。更麻烦的是,仲裁委把裁决书抄送给了市场监管局,公司注销流程直接暂停——必须等劳动争议处理完才能继续。李老板这下傻眼了,本来想省点钱,结果多花了快4万,还拖了两个月注销时间,股东们还埋怨他因小失大。

说实话,这种案例在上海不算少。有些老板觉得公司注销了,仲裁也执行不到我头上,大错特错!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四十四条,仲裁庭对追索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的案件,根据当事人的申请,可以裁决先予执行。也就是说,员工可以申请法院强制执行,老板的个人财产都可能被划走。我见过更狠的,老板以为注销就没事了,结果法院把他列入失信名单,连高铁票都买不了,你说值当吗?

啥情况下必须仲裁?啥情况下可以不仲裁?

可能有人会说:道理我都懂,但公司真没钱,员工非要仲裁,我能怎么办?这就得看具体情况了。

第一种情况:公司有资产,但老板赖账

这种情况,仲裁几乎是唯一途径。员工不拿到裁决书,市场监管局不会批准注销。而且仲裁裁决具有法律效力,员工可以申请强制执行,老板想赖都赖不掉。我建议这种老板别抱侥幸心理,主动跟员工协商,哪怕分期支付,也比被仲裁强。上海这边有个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其实可以先走调解,调解成功的,双方签《调解协议》,同样具有法律效力,还能省去仲裁的时间成本。

第二种情况:公司确实没钱支付工资

这种情况就比较复杂了。根据《企业破产法》第一百一十三条,破产财产在优先清偿破产费用和共益债务后,第一顺序就是破产人所欠职工的工资和医疗、伤残补助、抚恤费用,所欠的应当划入职工个人账户的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费用,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支付给职工的补偿金。但企业注销不等于破产,如果公司资产连清算费用都不够,工资可能真的无法全额支付。

这时候,员工申请仲裁,仲裁委会确认债权金额,但执行起来可能执行不能。我见过一个做服装加工的小厂,老板跑路了,账上就剩几台旧缝纫机,卖了才2万块,拖欠12个员工工资共18万。仲裁裁决确认了债权,但员工最终只拿到了2万,剩下的成了坏账。你说这时候仲裁还有意义吗?对员工来说,至少能确认公司欠我钱,以后万一老板东山再起,还能再追讨;对老板来说,虽然现在没钱,但至少避免了恶意拖欠的骂名。

第三种情况:工资有争议,金额不确定

比如员工主张加班费,但公司不认可;或者员工说我的工资是1万5,公司说合同签的是1万,多的是补贴。这种情况下,不仲裁还真不行!因为工资数额有争议,清算组没法直接支付,必须由仲裁委或法院来认定。我去年处理过一个案子,员工主张未休年假工资,公司说年假已经休了,双方各执一词,最后仲裁委调取了考勤记录,认定公司确实少给了3天年假工资,才解决了争议。

20年经验注销企业工资结算,这3件事千万别做!

做了20年财税,见过太多坑,今天给各位老板提个醒,公司注销时处理工资结算,千万别踩这3个雷:

1. 千万别偷偷注销:有些老板觉得,先把公司注销了,员工找不到我,工资就不用给了。大错特错!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九十二条,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应当依照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如果公司注销时没结清工资,员工能证明公司恶意注销,可以要求股东承担连带责任——也就是说,老板得自掏腰包!

2. 千万别做假账:为了少发工资,有些老板让会计把应付职工薪酬科目做平,甚至做负数。现在税务和市场监管数据共享,这种小把戏一眼就能被看出来。我见过一个老板,因为做假账逃避工资,被税务局罚款20万,还上了税收违法黑名单,得不偿失啊!

3. 千万别不沟通:员工最怕的就是失联。公司注销时,哪怕没钱,也得主动跟员工沟通,说明情况,给出解决方案(比如分期支付、以物抵债等)。我见过一个老板,注销时直接失联,员工找不到人,直接打12345投诉,市场监管局介入后,注销流程暂停,老板还被约谈,最后乖乖把钱付了,你说折腾不?

上海加喜财税公司对财务凭证不完整,企业注销对知识产权有何影响?服务见解

上海加喜财税(https://www.110414.com)在处理企业注销业务时,经常遇到企业因财务凭证不完整导致工资核算困难的情况。比如有的企业现金发放工资没有签字记录,有的社保缴费基数与工资表对不上,这些都会影响工资清偿的合规性,甚至引发员工争议。建议企业提前1-2年开始规范财务,保留工资条、银行流水、社保缴纳凭证等关键资料,避免说不清的麻烦。

企业注销对知识产权的影响常被忽视。比如商标、专利、著作权等无形资产,若未在清算前妥善处理(如转让、注销或作价入股),可能导致资产流失,影响债权人利益。上海加喜财税建议企业提前梳理知识产权资产,根据清算方案进行合规处置,确保注销程序无瑕疵,避免后续法律风险。专业的财税机构能帮助企业完善清算方案,平衡员工工资、税款与知识产权处置的关系,让企业注销更顺利。

需要专业公司注销服务?

我们拥有十年公司注销经验,已为上千家企业提供专业注销服务,无论是简易注销还是疑难注销,我们都能高效解决。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