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接手这个项目时,窗外的梧桐叶正打着旋儿往下落,办公室的中央空调嗡嗡作响,混合着咖啡机和打印机的味道——这是每年深秋财税部特有的开工气息。桌上那份《中德合资科迈机械有限公司注销清算报告》还带着打印机余温,封面上合同解除日:2023年10月31日的红色印章刺得我眼睛发酸。王总把报告往我面前一推,烟灰缸里三根烟蒂围成一圈,他手指敲着桌面:小林,德方撤资了,公司注销这块儿,你盯紧点,年前必须搞定。<
.jpg)
我翻开报告,第三页资产清查明细里,生产设备CNC-08型一行标注着抵押状态:中国银行南京分行,抵押金额500万元。心里咯噔一下——注销前没解除抵押,这流程根本走不通。抬头想跟王总说,他却已经抓起手机接电话,声音透过听筒漏出来:什么?设备款还没到账?催啊!年前再不到位,合同作废!
第一天就在这种兵荒马乱中过去了。我抱着报告去找张姐,财税部的活字典,五十多岁,头发永远梳成低低的髻,连衬衫扣子都扣到最上面一颗。她正用镊子夹着茶叶往白瓷杯里放,看见我,眼睛从老花镜上方抬起来:又碰上硬骨头了?
我把抵押的事一说,她吹了吹茶杯上的热气,慢悠悠开口:老话说,债没还完,门不能拆。这抵押就像给房子上了锁,钥匙在银行手里,你想拆房子,得先把锁开了。她顿了顿,银行那边,找李经理没?
我摇摇头。王总只说尽快搞定,没提具体找谁。张姐放下茶杯,从抽屉里摸出一张泛黄的名片:李国强,中行公司业务部,十年前我办过一笔抵押,他当时还是客户经理,现在该是副行长了吧?记性再好,也比不上老关系。
第二天一早,我揣着名片去了中行大厦。大堂的冷气开得足,大理石地面能照出人影。李经理的办公室在18楼,深灰色西装,头发梳得锃亮,看见我名片,客套地笑了笑:林经理?科迈机械啊?王总最近没少往我们跑。
我说明来意,他身体往椅背上一靠,手指交叉搁在肚子:解除抵押可以,但得先处理债务。科迈在我们还有300万流动资金贷款没还清,设备抵押的500万也还没到期。
可公司要注销了,资产都在清算报告里呢!我急起来,声音不自觉提高。
李经理笑了笑,露出两排整齐的牙:按规定,抵押物处置优先受偿。要么你们先还清800万,要么我们处置设备,但注销的话,设备可就不值钱了。他顿了顿,拿起桌上的一份文件,这是评估报告,设备现在市场价450万,你们自己算算账。
我拿着报告走出银行时,阳光正照在大楼的玻璃幕墙上,晃得人睁不开眼。电梯下降时,数字从18跳到1,心里也跟着往下沉。王总肯定不会同意亏本卖设备——那可是他当年花800万买的。
回到公司,王总正在办公室发脾气,供应商堵在门口要钱。我把评估报告拍在他桌上,他扫了一眼,烟头往烟灰缸里一摁,火星四溅:450万?当年买来的时候800万!银行这是趁火打劫!
王总,不然我们先想办法还贷款?解除抵押后,设备还能按净值算进清算资产……我试探着说。
拿什么还?王总一挥手,账上就剩200万流动资金,还完贷款,工资都发不出!
空气里弥漫着焦糊味,窗外的梧桐叶还在落,一片打着旋儿贴在玻璃上。我突然想起张姐说的老关系,或许可以再找李经理谈谈?可他能通融吗?
第三天,我硬着头皮又去了中行。这次李经理没让我进办公室,在会议室见的我,端着保温杯,里面泡着枸杞。林经理,不是我不帮忙,王总那边……我们也有考核指标。他叹了口气,这样吧,你们要是能找到担保方,先把贷款展期,等注销完成,新公司再承接设备,我们或许能想想办法。
担保方?科迈现在就是个空壳,谁会担保?我走出会议室,走廊里回荡着我的脚步声,每一步都像踩在棉花上。路过茶水间时,看见几个银行员工在聊天,一个年轻的说:科迈那笔抵押,听说王总还想拖着,年底KPI可别受影响啊。
我心里一动,KPI!或许可以从这里找突破口?
第四天,我带着公司最新的《资产负债表》去找张姐,她正在对账,算盘珠子拨得噼啪响。王总同意找担保了?她头也没抬。
我摇头,把银行KPI的事一说。她停下算盘,推了推老花镜:银行也是生意人,既想完成任务,又不想坏账。你跟李经理说说,能不能用设备评估价450万作为担保,剩下的350万贷款,由清算组出具《还款承诺书》,注销后用其他资产偿还?
这样银行能同意吗?
张姐笑了,眼角的皱纹像一朵绽放的菊花:你试试嘛,实在不行,我陪你走一趟,老脸不要一次,总能把事办成。
第五天,我带着张拟好的方案去找李经理。这次他没摆架子,听我说完,手指在桌面上敲了敲:《还款承诺书》要有全体清算组签字,评估报告得重新做,我们得认可价格。
评估我们可以找你们认可的机构!我赶紧说。
李经理点点头:行,你让王总把资料准备齐,下周三之前给我。
我松了口气,赶紧给王总打电话,他那边背景音很吵,但听我说完,声音总算缓和了:行,我签字,评估你们去办,别耽误事!
评估报告出来那天,已经是第六天下午。我抱着报告冲进银行,李经理翻了两页,突然皱起眉头:这个评估价480万?比上次高30万?
是找的你们机构推荐的评估师,设备刚维护过,性能比市场同类好……我擦了擦额头的汗。
李经理合上报告,靠在椅背上:科迈注销,对我们来说也是麻烦事。这样吧,480万作为担保,剩余320万,你们签《还款承诺书》,注销后三个月内还清,否则我们有权处置设备。
谢谢李经理!谢谢!我激动得差点站起来。
他摆摆手:谢我干嘛,谢张姐吧,她刚才给我打了电话,说‘老李,当年你儿子上学,我还帮着找过关系呢’。他笑了,老面子,总得给点。
第七天,王总带着全体清算组成员在银行签了《还款承诺书》。李经理亲自带着我们去办了解除抵押手续,当红色的抵押登记注销章盖在房产证上时,我长长舒了口气,窗外的阳光正好照进来,落在李经理的西装上,亮晶晶的。
注销流程终于顺畅起来。税务清算、工商注销、银行销户,每一个环节都像拆,小心翼翼。当工商局的注销通知书盖完章的那一刻,已经是十二月中旬了。张姐递给我一杯热茶,茶叶在杯子里舒展,像春天发芽的枝叶:你看,再乱的线头,慢慢捻,总能理顺。
王总也来了,手里拿着一沓文件,递给我:小林,辛苦了。这事儿办得漂亮,晚上我请客,叫上李经理和张姐。
我接过文件,指尖碰到王总的手,粗糙而温暖。走出工商局时,梧桐叶落得差不多了,光秃秃的树枝伸向灰色的天空,但我知道,春天总会来的。
回去的路上,车窗外的霓虹灯一闪一闪,像极了银行大楼的玻璃幕墙。我想起五年前第一次处理合资企业注销,也是因为抵押问题拖了半年,当时年轻气盛,跟银行吵得不可开交。现在才明白,财税工作不只是算账、填表,更是把数字背后的人和事理清楚。银行要KPI,老板要效率,老会计要老面子,这些看似矛盾的需求,其实都在解决问题这个共同点上。
这让我不禁思考,规则是死的,但人是活的。就像张姐说的,老面子不是走后门,而是多年积累的信任和默契。在财税工作中,既要懂政策、守底线,也要会沟通、懂人情,才能把那些看似无解的死结,一点点解开。
车停在楼下,我抱着注销文件走进办公室,张姐正在给绿萝浇水,叶片在灯光下泛着油亮的光。她回头看见我,笑了:搞定啦?
嗯,搞定了。我把文件放在桌上,靠在椅背上,闭上眼睛。
那一刻,我突然觉得,财税人的工作,或许就像这盆绿萝,看似平凡,却需要耐心浇灌、细心呵护,才能在规则的土壤里,长出解决问题的枝叶。而那些被抵押的注销之路,终将成为我们职业履历里,最珍贵的抵押物——抵押着我们的责任,也抵押着我们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