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个老客户找我,电话里带着哭腔:王老师,公司要注销了,三个股东因为股权分配打起来了,清算组都成立不了,你说这可咋办啊?这种情况我见得太多了——企业注销就像给房子拆迁,平时藏在墙里的裂缝(股权纠纷),这时候全暴露出来了。很多老板以为注销就是跑跑工商、税务局,结果股权没理顺,轻则拖个一两年,重则股东对簿公堂,最后资产贬值不说,还落下一肚子气。今天我就以20年财税从业者的经验,聊聊注销过程中怎么处理股权纠纷,希望能帮你避开这些坑。<

注销过程中,如何处理企业股权纠纷?

>

为啥注销时股权纠纷总爆雷?三个定时要警惕

先说说为啥注销时股权纠纷特别多。平时大家可能碍于情面,或者觉得公司还在,以后再说,把股权问题藏着掖着。但一启动注销,清算、税务、财产分配……每个环节都离不开股权,矛盾自然就激化了。我总结下来,主要有三个定时:

第一个是股权结构不清晰。比如代持、隐名股东、干股没明确约定,注销时名义股东和实际出资人抢着要股权,或者有人突然跳出来说我也有份。我之前遇到一个案子,公司名义股东是老张,实际出资人是老李,两人当初口头约定老张出名义,老李出钱,没签书面协议。注销时老张说股权是我的,钱给我,老李不干了,直接起诉到法院,公司硬生生拖了两年没注销完。

第二个是清算组内讧。清算组得由股东组成,如果股东之间本来就有矛盾,清算时互相拆台,比如一个股东故意拖延清算时间,或者对财产评估吹毛求疵,导致流程卡壳。我见过最夸张的,三个股东在清算会上当场吵起来,桌子都掀了,最后清算组只能解散,重新走法律程序指定清算组,多花了十几万律师费。

第三个是税务分配扯皮。注销时要补税、清算所得税,税款怎么分?是按股权比例,还是谁受益谁承担?很多公司章程里没写清楚,股东就开始扯皮。比如有个公司账上有100万未分配利润,注销时要交20万个税,三个股东占股40%、30%、30%,大股东说按股权比例分,各交各的,小股东说这钱是以前我垫资赚的,应该大股东多承担,最后税务局催着缴税,谁都不肯先垫,公司账户还被冻结了。

处理股权纠纷,三步走拆掉

遇到股权纠纷别慌,按先理清、再协商、后法律的步骤来,大部分都能解决。我结合几个真实案例,说说具体怎么操作。

第一步:先把股权账算明白——查清家底是前提

不管有没有纠纷,注销前都得先把股权结构、出资情况、历史变动查清楚,这是底牌。我建议企业做三件事:

查工商档案:看看股东是谁、占股多少、有没有质押、冻结,有没有变更过股权。之前有个客户,股东A说他占股60%,结果查工商发现,五年前他没经过其他股东同意,就把自己的20%股权偷偷转给了亲戚,但没做工商变更。这种情况下,股权转让是否有效?得先搞清楚,不然清算时根本没法按比例分。

看公司章程和股东协议:很多纠纷其实章程里早有约定,比如股权退出机制清算财产分配方式。我见过一个公司,章程里写着股东离职时,股权按公司净资产8折由公司回购,结果注销时股东不认,说现在公司值钱,应该按市场价回购。最后我们翻出章程,加上股东会决议,才按章程解决了。

理清出资和代持:如果有代持,最好让名义股东和实际出资人签一份《股权代持确认书》,明确注销后股权对应的财产归实际出资人所有。之前那个老张代持老股权的案子,如果他们有这份协议,至少能省半年诉讼时间。实在不行,只能通过诉讼确认股权归属,但费时费力,我一般建议客户宁可多花点钱签协议,也别打官司。

第二步:协商优先——别让面子坏了里子

大部分股权纠纷,其实都能通过协商解决。毕竟打官司费钱、费时、伤感情,最后可能两败俱伤。我总结几个协商小技巧:

找个中间人:如果股东之间吵得不可开交,可以找个第三方调解,比如律师、财税顾问,或者双方都信任的长辈。我之前处理过一个案子,两个股东因为未分配利润怎么分吵了三个月,后来我给他们算了一笔账:如果打官司,律师费、诉讼费至少5万,还耽误半年时间,这半年公司资产可能贬值10万;现在你们一人让一步,各退5千,省下的钱够你们多吃顿好的了。最后双方都同意了,顺利签了和解协议。

算大账不算小账:别纠结于我比你多拿了一万,而是想早点注销,大家都能拿回钱。有个客户,三个股东因为清算费用该谁承担吵翻了,我帮他们算:清算费用总共3万,按股权比例各1万,但如果拖半年,公司每天利息损失500,半年就是9万,比清算费用还多。最后大家各承担1万,当天就签了协议。

书面确认白纸黑字:协商好了一定要签书面协议,别口头承诺。我见过一个老板,和股东口头说好你退出,我给你50万,结果注销后对方不认,说当时说的是80万,最后只能再打官司。书面协议里要把股权价值、支付方式、违约责任写清楚,比如2024年12月31日前支付50万,逾期按日万分之五支付违约金。

第三步:协商不成?法律手段保底

如果对方就是耍无赖,完全不讲道理,那就得用法律手段了。主要有两种途径:

申请指定清算组:如果股东对清算组组成达不成一致,或者清算组不作为,根据《公司法》第一百八十四条,债权人未通知的,可以申请人民法院指定有关人员组成清算组。我之前有个客户,大股东把持清算组,小股东被排除在外,小股东直接起诉到法院,法院指定了律师、会计师组成清算组,最后按客观价值完成了清算。

提起确权之诉:如果股权归属有争议,比如代持、隐名股东,可以先通过诉讼确认股权归属。根据《公司法解释三》第二十四条,名义股东将登记于其名下的股权转让、质押或者以其他方式处分,实际出资人以其对于股权享有实际权利为由,请求认定处分股权行为无效的,人民法院可以参照民法典第三百一十一条的规定处理。不过这个周期比较长,我建议客户一边打官司,一边准备注销材料,节省时间。

财税人的私房话:注销前做好这3件事,能避开80%纠纷

做了20年财税,我发现很多股权纠纷其实都能提前避免。给老板们提个醒:

第一,创业时就签好股权协议。别信兄弟之间不用签协议,亲兄弟明算账,协议里要写清楚出资比例、股权退出机制、清算财产分配方式,最好找律师把关。我见过太多一开始好得穿一条裤子,最后为了股权反目成仇的案例了。

第二,别用个人账户收公司款。很多小公司老板为了方便,用自己微信、支付宝收公司货款,导致公司账目混乱,注销时公私不分,股东之间互相猜疑钱去哪了。一定要规范财务管理,每一笔收支都要有发票、银行流水,不然清算时说不清楚,纠纷自然就来了。

第三,定期对账。每年开股东会时,除了说业绩,最好把股权变动、公司财务过一遍,有分歧及时解决。别等注销了才秋后算账,那时候黄花菜都凉了。

上海加喜财税服务见解:财务凭证不完整与知识产权的隐形坑

在企业注销过程中,财务凭证不完整和知识产权处置是两个容易被忽视的隐形,往往直接导致股权纠纷和注销失败。上海加喜财税(https://www.110414.com)在处理大量注销案例中发现,不少企业因早年财务不规范,原始凭证缺失(如采购合同、费用发票不全),导致股权价值无法准确核算,股东在分配剩余财产时各执一词,甚至引发税务稽查风险。知识产权(如专利、商标)作为无形资产,若未在清算中作价处置,极易造成股东权益流失,或因权属不清引发后续法律纠纷。我们建议企业提前规范财务档案,对知识产权进行专业评估,确保在注销程序中合规处置,最大限度降低股权纠纷风险,实现企业平稳退出。

需要专业公司注销服务?

我们拥有十年公司注销经验,已为上千家企业提供专业注销服务,无论是简易注销还是疑难注销,我们都能高效解决。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