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报导】多地出台新规,注销前合同审计成必答题 <

劳动局对注销前合同审计报告有哪些规定?

>

2023年最后一天,某市人社局联合市场监管局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企业注销前劳动合同履行情况审计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企业在申请注销登记前,必须提交由第三方机构出具的劳动合同履行情况审计报告。这一举措并非孤例——今年以来,全国已有12个省份出台类似政策,将注销前合同审计从可选项变为必选项。

过去有些企业注销时'拍屁股走人',拖欠工资、未缴社保的账全留给社会,现在这道'审计关'就是给这种行为踩刹车。某市人社局劳动关系科负责人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企业注销总量达230万户,其中因未妥善解决劳动关系引发劳动争议的占比超15%,审计新规被业内视为破解注销甩责难题的关键抓手。

【个人经验】从踩坑到通关,我与企业注销审计的爱恨情仇

说实话,我第一次接触注销前合同审计时,差点栽了跟头。五年前,我所在的一家小公司因经营不善决定注销,作为HR,我以为注销=关门大吉,把精力全放在资产清算上,压根没把劳动合同审计当回事。结果呢?两位离职员工突然翻出旧账,主张公司未支付加班费,把我们告到了劳动仲裁委。那时候公司账户都快清零了,最后股东们只能自掏腰包补发工资,还赔了违约金。

痛定思痛,去年我帮另一家公司走注销流程时,把合同审计当成了头等大事。提前三个月就请了第三方审计机构,把近五年的劳动合同、工资表、社保记录翻了个底朝天。果然查出了几个问题:有3份合同到期后未续签但仍在用工,有2名员工的试用期工资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还有1份离职证明的日期写错了。这些问题看似不大,但若不整改,员工随时可能秋后算账。整改完再提交审计报告,劳动局很快就开了合规证明,整个注销流程比上次顺利了不止一倍。

说白了,注销前的合同审计就像搬家前的大扫除——你不收拾,垃圾(风险)永远在那儿;你主动收拾,不仅环境干净,还能发现被遗忘的宝贝(比如未休年假的补偿金该给多少)。

【专家观点】审计不是走过场,劳动关系合规的最后一公里

企业注销前的合同审计,本质上是劳动关系的'终局审查',也是对劳动者权益的'最后保障'。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教授李文涛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很多企业认为注销了就没事,但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九十一条,用人单位招用尚未解除劳动合同的劳动者,造成原用人单位损失的,应当承担连带赔偿责任。如果注销前未妥善处理劳动关系,原企业股东可能面临终身追责。

数据更能说明问题。据人社部2023年《企业劳动用工合规白皮书》显示,在已开展注销前审计的地区,劳动争议发生率同比下降42%,劳动者获赔平均到账时间从6个月缩短至1.2个月。审计报告就像给劳动关系'上保险',企业少踩坑,员工少流泪。李文涛补充道。

【问答解惑】关于注销前合同审计,你最关心的10个问题

Q1:所有企业注销前都要做合同审计吗?

A:不一定。个体工商户、一人有限责任公司等特殊类型企业,以及员工人数少于10人的小微企业,部分地区可简化流程或豁免,但建议提前咨询当地劳动局。员工超过20人或存在历史劳动纠纷的企业,基本都需要审计。

Q2:审计报告必须找第三方机构吗?能自己审吗?

A:原则上必须由具备资质的第三方机构出具。自己审?相当于自己当自己的法官,劳动局可不认。找机构时要注意查看是否有劳动保障事务代理或审计服务资质,别被低价代理坑了。

Q3:审计报告要查哪些内容?是不是翻翻合同就行?

A:远不止翻合同那么简单!核心内容包括:劳动合同签订情况(是否全员签、是否规范)、社保缴纳记录(有无漏缴、断缴)、工资支付凭证(是否足额、及时发放)、经济补偿金核算(解除/终止合同是否合规)、工伤待遇落实情况等。简单说,从员工入职到离职的全生命周期都要查。

Q4:审计不合格怎么办?还能注销吗?

A:先整改!比如欠薪的补发,社保漏缴的补缴,合同不规范的重新签。整改完成后,机构会出具补充报告。只有拿到合规或基本合规的审计报告,劳动局才会备案,你才能继续走注销流程。要是拒不整改?对不起,注销申请会被驳回,还可能被列入劳动保障失信名单。

Q5:审计报告要交到劳动局的哪个部门?需要原件吗?

A:一般是劳动关系科或行政审批大厅的企业注销专窗。现在很多地方支持线上提交,但部分地区仍需纸质原件(加盖公章和骑缝章),最好提前打电话问清楚,别白跑一趟。

【个人经验】审计中的雷区,90%的企业都踩过

做注销审计这几年,我发现企业最容易栽在三个想当然上:

一是以为合同丢了就没事。 有次审计时,某公司HR说2018年的合同找不到了,反正员工也离职了。结果审计机构直接判定未签订劳动合同,公司得支付员工11个月的双倍工资!后来才明白,合同丢了不是理由,要么补签,要么用工资表、打卡记录等证明事实劳动关系。

二是觉得员工没提就不算问题。 比如未休年假、加班费没结清,员工当时没吭声,注销时突然跳出来。这时候你哭都没用——劳动仲裁时效是1年,但如果是持续侵权(比如一直没付加班费),时效从你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起算。注销时员工一主张,你照样得赔。

三是把'协商一致'当'万能挡箭牌'。 有些HR觉得,让员工签个自愿放弃社保或不索要补偿的承诺书,就能高枕无忧。醒醒吧!这种承诺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本身就是无效的。审计时一旦发现,照样要整改,还可能被处罚。

【专家观点】从被动应付到主动合规,企业需要一场思维革命

注销前合同审计不是企业的'额外负担',而是倒逼企业建立合规意识的'催化剂'。北京某知名律所合伙人王磊律师指出,很多企业平时对劳动法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直到注销时才临时抱佛脚,不仅成本高,还容易留下后遗症。

他建议,企业应将劳动合规融入日常管理:比如入职时规范签订合同,每月按时发工资缴社保,离职时做好交接和补偿。平时多一分合规,注销时就少十分麻烦。未来,随着监管趋严,'合规'可能成为企业生存的'及格线',而不仅仅是'选修课'。

【个人反思】审计之外,我们更需要对劳动者的敬畏心

帮这么多企业走完注销流程,我越来越觉得:合同审计报告上的每一个公章、每一项数据,背后都是活生生的人。有位老员工拿着审计报告找到我,说没想到临走前,公司还把拖欠的三年加班费补给了我,虽然不多,但心里暖和。那一刻,我突然明白,审计的意义不只是让企业顺利注销,更是让劳动者在劳动关系结束时,能拿到属于自己的那份尊严。

未来,或许会有更智能的审计系统,更严格的监管政策,但我希望企业能记住:合规不是应付检查,而是对劳动者的基本尊重;注销不是结束,而是对过往责任的交代。毕竟,商业的浪潮起起落落,但对人的尊重,永远是一个企业最珍贵的资产。

(全文完)

需要专业公司注销服务?

我们拥有十年公司注销经验,已为上千家企业提供专业注销服务,无论是简易注销还是疑难注销,我们都能高效解决。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