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报导风格】 <

科创板上市失败,注销企业如何处理公司知识产权许可使用?

>

2023年10月18日,上交所官网披露,上海某专注于AIoT芯片研发的科创企业芯联科技因持续盈利能力存疑未通过科创板上市审议。这家曾获数亿元融资、手握23项发明专利的企业,在启动注销程序后,其核心知识产权——包括低功耗蓝牙芯片系列专利及5项软件著作权——的许可处置问题,迅速引发行业关注。据知情人士透露,芯联科技与多家下游企业的许可协议尚未到期,部分许可费拖欠超半年,知识产权处置陷入进退两难境地。无独有偶,2023年以来,已有12家科创板终止上市企业面临类似困境,知识产权许可处置成为清算环节中最易引发纠纷的烫手山芋。

【个人经验分享:第一人称】

作为芯联科技当时的法务负责人,我至今记得2023年9月那个兵荒马乱的下午。当董事长在会议室宣布上市失败、启动注销时,会议室里一片死寂——我们准备了三年,技术壁垒、团队履历、财务数据都过会了,却在最后一步卡了壳。更让我头皮发麻的是,第二天就有合作方打来电话:你们的芯片专利许可协议还没到期,下个季度的许可费什么时候结?

说实话,当时我脑子里第一个念头是:这专利能不能当废纸卖了?但很快就被自己否定了。这些专利是团队的孩子,每一项都浸透了研发人员的心血,尤其是低功耗蓝牙芯片那组专利,国内能做同类技术的企业不超过三家。可问题是,公司都要注销了,留着这些专利有什么用?继续收许可费?对方会不会觉得公司都要没了,你还跟我扯皮?

我们团队连续开了三天夜会,桌上堆满了《公司法》《企业破产法》《专利法》,连保洁阿姨都开玩笑:你们这比研发芯片还费劲。最头疼的是,我们既有独占许可(某家电企业独家使用),也有普通许可(三家手机厂商共享),还有正在谈判中的新许可(一家汽车电子企业)。每种许可的处理方式都不一样,稍有不慎就可能吃官司。

比如那个独占许可的被许可方,当时已经用我们的专利量产了产品,如果我们单方面终止,对方肯定索赔;可公司注销后,谁来履行专利维护的义务?年费谁来交?专利年费逾期可是会直接失效的!这些问题像一团乱麻,越理越乱。

【专家观点+数据引用】

科创板上市失败企业的知识产权处置,本质是‘存量价值变现’与‘风险隔离’的平衡。北京某知名知识产权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李律师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很多企业容易陷入两个误区:要么急于‘甩包袱’导致资产贱卖,要么因怕麻烦而‘躺平’,最终让知识产权变成‘沉没成本’。

据中国知识产权研究院2023年《科创企业清算期知识产权处置报告》显示,约38%的终止上市企业因未提前规划知识产权处置,导致许可协议纠纷率超60%;而通过专业机构进行价值评估并分类处置的企业,知识产权回收率平均提升27%。数据背后,是企业对知识产权动态管理意识的缺失——当上市预期落空,知识产权从融资工具回归资产本质时,处置逻辑必须彻底改变。

【问答形式:解答读者疑问】

Q:企业进入注销程序,原有的知识产权许可合同是否自动终止?

A:并非自动终止。根据《公司法》第186条,企业注销前需成立清算组,清理债权债务。知识产权许可中的许可费收取权属于债权,专利维护义务属于债务,均需在清算框架内处理。若合同未明确约定企业注销视为合同终止,清算组需与被许可方协商变更或解除合同,否则可能面临违约诉讼。

Q:如果被许可方拖欠许可费,企业注销后还能追讨吗?

A:理论上可以,但实操难度极大。企业注销后,主体资格消灭,清算组解散,债权人(包括许可费债权人)未受清偿的债权,原则上不再清偿。建议在启动注销前,通过发律师函、协商和解等方式尽快催收,必要时可通过诉讼确认债权,由清算组统一处置。

【个人经验分享:继续】

在专家的建议下,我们决定分类施策,把知识产权分成三块:核心专利、低价值专利、软件著作权。

核心专利就是那组低功耗蓝牙芯片专利,我们找了第三方评估机构,评估价值约8000万。但直接卖?谁会在一个注销企业的专利上花8000万?后来我们想了个曲线救国的办法:与之前谈判中的汽车电子企业达成许可+优先购买权协议——先以较低年费(原价的60%)继续许可使用,约定若企业一年内未注销,恢复原价;若注销,对方有权以评估价优先购买。这样既保证了短期现金流,又避免了贱卖风险。

低价值专利有8项,基本都是早期研发的边缘技术,维护成本比收益还高。我们直接联系了专利运营平台,打包作价200万卖了,虽然比预期低不少,但总比年费白交强。

软件著作权处理起来最简单,因为被许可方都是小型厂商,合同条款比较宽松。我们发函告知公司注销后将停止维护,建议对方自行申请著作权转移,大部分企业都配合了,只有一家闹了半天,最后补偿了5万协助费才了事。

整个过程,就像给公司做临终关怀——既要体面,不能让知识产权死无全尸;也要务实,不能为了情怀耽误清算进度。最让我欣慰的是,核心专利最后被那家汽车电子企业买走了,研发团队知道后,有人哭了,说这些专利终于‘活’下去了。

【比喻+口语化表达】

说实话,处理知识产权许可就像离婚分财产——专利是孩子,得给个好人家;许可协议是婚约,该解除就解除,别藕断丝连。我们一开始总想着保住所有东西,后来才明白,注销企业的知识产权处置,不是守护,而是放手。就像园丁修剪果树,剪掉枯枝,才能让养分留给新芽。

放手不代表放任。我们清算组专门留了两个人,负责跟进专利转移和许可费结算,直到工商注销完成才收摊。有同事说:人都没了,还折腾啥?但我觉得,知识产权是企业的灵魂,就算公司注销,这个灵魂也不能烂在手里——它可能成为另一个企业的翅膀,也可能为曾经的投资者留点念想。

【个人反思与未来展望】

回头看,芯联科技的知识产权处置算不上完美,但我们至少避开了资产流失和法律纠纷两个大坑。如果非要说经验,那就是:科创板上市失败后,企业要把知识产权从融资工具箱里拿出来,当成独立资产认真对待。提前评估、分类处置、专业介入,这三步缺一不可。

未来,或许该有更完善的机制来应对这类问题——比如建立科创企业知识产权托管池,在上市失败时由专业机构统一处置;或者明确清算组在知识产权处置中的责任豁免条款,避免多做多错,少做少错的消极心态。毕竟,对科创企业而言,知识产权不仅是过去式的资产,更是未来式的种子。就算公司注销了,让这些种子在合适的土壤里发芽,也算是一种重生吧。

需要专业公司注销服务?

我们拥有十年公司注销经验,已为上千家企业提供专业注销服务,无论是简易注销还是疑难注销,我们都能高效解决。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