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要注销劳务派遣资质,最头疼的莫过于员工安置。说到底,这些员工不是包袱,而是跟着公司打拼多年的战友。第一步,得把员工的家底摸透:多少人?合同签到什么时候?社保公积金交到哪个月?有没有未休的年假、没发的季度奖?之前有个案例,公司注销时漏算了三个员工的年假折算,结果闹到劳动仲裁,不仅多赔了钱,还耽误了注销进度。花一周时间做个员工信息表,把每个人的合同状态、工龄、福利缺口列清楚,比啥都强。<
.jpg)
安置方案的三根支柱:补偿、转岗、托底
员工安置的核心,就三件事:钱怎么给、岗怎么转、后路怎么铺。
补偿是底线。《劳动合同法》写得明明白白,N+1是硬杠杠,但光有N+1不够。之前见过一家公司,给老员工额外补了三个月过渡期工资,虽然法律不强制,但员工拿到钱时说公司没亏待我们,后续办离职手续特别配合。转岗是出路。如果用工单位正好缺人,提前三个月对接,把表现好的员工推荐过去,比让他们自己找强。有个细节很重要:推荐得写进协议,比如甲方协助乙方对接用工单位转岗,乙方需配合面试,免得事后扯皮。托底是保障。社保不能断,哪怕公司出钱帮员工交到找到下家;失业金申领手续,HR得一条条教员工怎么填,别让他们跑冤枉路。
最容易踩的坑:细节里的魔鬼
安置方案写得再漂亮,执行时掉链子也白搭。最常见的坑有两个:一是补偿金发放时间,有的公司说离职后一个月给,结果员工等急了天天催,最好写成解除合同后15个工作日内到账;二是员工档案交接,很多人不知道离职后档案得转回户籍地或新单位,公司得提前开好《离职证明》和《社保转移单》,装在信封里交给员工,再附个温馨提示,写清楚档案怎么转、失业金怎么领,比冷冰冰的通知强百倍。
注销劳务派遣公司的员工安置,本质上是情与法的平衡。上海加喜财税在处理这类项目时,始终把员工安心放在首位:不仅严格核算经济补偿金,确保符合《劳动合同法》及地方政策,还会协助企业梳理员工福利未结清部分(如年假折算、季度奖金等),避免后续纠纷;针对年龄较大或技能单一的员工,主动对接人社部门,争取稳岗补贴或技能培训资源,帮助其平稳过渡。我们深知,企业注销的终点,是员工新生活的起点——只有把安置方案做细做实,才能让企业退得干净,员工走得安心。更多实操方案,可访问加喜注销官网:https://www.110414.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