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了20年财税,见过太多餐饮老板注销公司时,一门心思盯着营业执照怎么注销、公章怎么交,却把税务局的税务返还申请忘在脑后。说白了,注销餐饮公司许可证不是一关了之,尤其是税务返还这事儿,处理好了能拿回几万甚至几十万,处理不好可能钱打水漂,还惹来税务麻烦。我有个客户王老板,开了一家连锁火锅店,去年决定收缩业务,注销了3家分店。他当时觉得公司都没了,税务局还能咋地,结果清算时发现,这3家店之前季度预缴的企业所得税多交了近8万,因为没在注销前申请退税,过了《税收征收管理法》规定的3年追溯期,这钱硬生生亏了。你说可惜不可惜?所以今天就跟大家好好聊聊,注销餐饮公司许可证时,到底该怎么跟税务局打交道,把该退的税拿回来。<

注销餐饮公司许可证,如何处理与税务局的税务返还申请?

>

先搞懂:哪些税能退?退多少?

餐饮公司注销时,能申请的税务返还,说白了就是多交了、该退还没退的税。具体来说,常见的就这几种:增值税留抵税额、多预缴的企业所得税或个人所得税、地方财政奖励返还,还有一些小税种比如房产税、土地使用税的误交退款。但不是所有多交都能退,得看符不符合政策条件。

比如增值税留抵退税,很多餐饮老板以为我小规模纳税人,哪来的留抵?其实错了,现在很多餐饮公司是一般纳税人,采购食材、设备时取得了专票,进项税额大于销项税额,就会形成留抵。根据《财政部 税务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大增值税期末留抵退税政策实施力度的公告》(2022年第14号),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制造业等6个行业,可以申请退还增量留抵税额,甚至存量留抵。我之前帮一家中型餐饮公司做注销清算,他们账面上有50多万留抵税额,一开始老板觉得注销了退了也白搭,我跟他说政策就是政策,退了钱还能给股东多分点,后来帮他申请,退了40多万,老板直呼没想到。

企业所得税方面,主要是季度预缴多交的部分。比如全年利润100万,但季度预缴时按150万交了,汇算清缴后多交了20万,这部分就能退。个人所得税如果是股东分红代扣代缴多交了,也能退。地方财政奖励返还就比较灵活,有些地方为了招商引资,会给餐饮企业增值税、所得税的地方留存部分一定比例的奖励,注销时如果符合条件,也能申请返还。但这里有个关键:地方政策差异大,你得查清楚当地有没有这个政策,比如有些区规定注册满3年才能享受奖励,注销时刚满3年,就能退;没满可能就没了。

实操步骤:从清算拿到退款的6个关键动作

注销餐饮公司许可证时,处理税务返还不是填个表就行,得按部就班来。我总结了个六步法,虽然不是绝对标准,但90%的情况都能用得上。

第一步,先做税务清算,把家底摸清。注销前必须成立清算组,通知债权人,然后最重要的——到税务局办理税务注销登记前的清税申报。这时候税务局会让你提交近三年的账本、申报表、发票存根联等,他们会先查你有没有欠税、漏税、罚款。只有确认清税完毕,才能谈返还。我见过有老板急着注销,账本乱七八糟,税务局查出来有几笔收入没入账,先补了税和罚款,返还申请自然就黄了。所以这一步千万别偷懒,最好提前找专业会计把账理顺,该补的补,该调的调。

第二步,梳理可返还税种,算清楚能退多少。增值税留抵税额,看《增值税纳税申报表》附表二,期末留抵税额是多少;企业所得税多缴的,看《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和《预缴纳税申报表》,对比全年应纳税额和已缴税额;地方财政奖励,翻翻当初签的招商引资协议,或者问问当地招商局,看有没有返还条款。这里有个坑:有些老板把预缴税款和应纳税款搞混,比如季度预缴时按25%的税率交了,但全年应纳税所得额超过300万,实际税率是25%(小微企业是5%,但超过300万部分是25%),结果以为多交了,其实没多,白高兴一场。

第三步,准备申请材料,别漏关键文件。不同税种材料不一样,但大同小异:税务注销通知书(或者清税申报受理通知书)、退税申请表、银行开户许可证、完税凭证复印件、财务报表、清算报告(如果涉及企业所得税清算)。增值税留抵退税还需要《增值税留抵退税申请表》、进项构成比例计算表;地方财政奖励可能需要企业营业执照复印件、招商引资协议复印件。我帮李总注销餐饮公司时,他漏交了完税凭证复印件,税务局退回来补材料,耽误了一周。所以列个清单,一项一项核对,宁可多带,别漏关键。

第四步,提交申请,跟税务局好好沟通。材料齐了就交给主管税务局,现在很多地方可以线上办电子税务局,但有些地方还得跑大厅。提交后税务局会审核,可能打电话约谈,或者让你补充材料。这里我建议:主动找专管员聊聊!别等税务局来找你。专管员最清楚当地政策和审核重点,跟他说清楚情况,比如我们公司是小微企业,符合留抵退税条件,或者这笔预缴税款是季度利润预估高了,汇算清缴时已经调整了,能加快审核进度。我有个客户张女士,注销时专管员让她补充食材采购合同证明进项真实性,她一开始觉得税务局故意刁难,后来我帮她解释这是留抵退税的常规审核,证明进项不是虚开的,她配合了,三天就通过了。

第五步,等退税到账,别忘账务处理。审核通过后,税务局会出具《税务事项通知书》,告诉你退多少税、退到哪个账户。一般10-15个工作日能到账。到账后要做账务处理:借记银行存款,贷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或者应交税费—应交企业所得税,同时冲减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或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有些老板觉得钱到了就行,账不用管,大错特错!税务局后续可能抽查,账务处理不规范,可能被认定为偷税,那就得不偿失了。

第六步,拿完退税,赶紧办完注销。退税到账后,税务局会出具《清税证明》,这时候你就可以拿着《清税证明》、营业执照正副本、公章等,去市场监管部门办营业执照注销了。整个流程就算走完了。这里提醒一句:税务返还申请最好在税务注销前完成!有些老板先办了税务注销,才发现还有税没退,这时候想申请都难了,因为税务注销后,你的纳税人资格没了,税务局可能不再受理退税申请。

血泪教训:3个老板踩过的坑,第2个90%的人会犯

做了20年财税,见过太多餐饮老板在税务返还上栽跟头,总结下来就这几个高频坑,你们对号入座,看看自己有没有犯过。

第一个坑:我以为注销了就不用退了。前面说的王老板就是典型,他总觉得公司都注销了,税务局总不能追着我要钱吧,结果多交的税因为过了3年追溯期(根据《税收征收管理法》第五十二条,纳税人超过应纳税额缴纳的税款,税务机关发现后应当立即退还;纳税人自结算缴纳税款之日起三年内发现的,可以向税务机关要求退还多缴的税款,并加算银行同期存款利息),退不了。我跟他说税法不保护躺在权利上睡觉的人,再后悔也晚了。所以记住:注销前必须把该退的税退完,别拖!

第二个坑:账太乱,反正税务局也查不清。我有个客户刘总,开了一家快餐连锁,账上其他应收款挂了几十万老板个人消费,还有大量现金收入没入账,注销时为了省事,想把账做平再申请退税。我跟他说这等于埋雷,税务局现在金税四期大数据,一查一个准,他不听,找了代账公司做账,结果税务局查账时发现收入和成本严重不匹配,不仅退不了税,还被补了税和滞纳金,老板差点进去。所以账务一定要真实!别想着糊弄税务局,现在税务稽查越来越严,小聪明最后吃大亏。

第三个坑:地方财政奖励?没听说过,肯定没有。很多餐饮老板只盯着国税、地税的税,不知道地方还有财政奖励。我之前帮一家新开的餐饮公司做注销,查当地政策发现,他们注册的区对餐饮企业有增值税地方留存部分30%的奖励,只要年营收500万以上就能享受。老板当时说我开业时招商局没说啊,我帮他联系了招商局,原来政策是2021年出的,他没关注。后来帮他申请,退了10多万。所以别想多问问当地税务、招商部门,或者找专业机构查政策,说不定能捡到钱。

最后说句大实话:注销餐饮公司,税务返还别想当然

说实话,餐饮行业利润薄,竞争大,很多老板注销公司是不得已而为之,这时候更要把钱袋子看紧。税务返还不是额外福利,而是你本来就该拿的钱,只是需要花点时间、精力去申请。别怕麻烦,提前规划,找专业的人帮忙(比如靠谱的财税顾问),大概率能把该退的税拿回来。

最后提醒一句:不同地区、不同时间,税务返还政策可能不一样,比如2023年有些地方对餐饮企业有阶段性税收优惠,注销时还能享受。所以最好的办法是:注销前,带着公司资料,去主管税务局找专管员当面问,别在网上搜个过时的政策就用,那可能害了你自己。

上海加喜财税公司(https://www.110414.com)在处理企业注销时发现,财务凭证不完整是餐饮企业最常见的硬伤,比如缺失采购发票、银行流水与账目对不上、员工工资发放无记录等,不仅会导致税务返还申请受阻,还可能引发税务稽查,甚至被认定为偷税漏税。知识产权方面,若餐饮公司在注销前未妥善处理商标、专利等无形资产,可能面临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的风险,股东个人信用也会受损。建议企业提前1-2年开始准备注销工作,梳理财务凭证,确保合规;同时对知识产权进行评估,能转让的及时转让,不能转让的及时注销,避免注销后遗留问题。上海加喜财税专注企业注销服务,帮助企业合规、高效完成清算,确保税务返还顺利到账,知识产权妥善处置。

需要专业公司注销服务?

我们拥有十年公司注销经验,已为上千家企业提供专业注销服务,无论是简易注销还是疑难注销,我们都能高效解决。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