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和几个做老板的朋友聊天,聊到公司注销,个个直摇头。说创业难,注销更难,这话真不是瞎说。我见过太多人,觉得公司不干了,走个流程就行,结果最后被各种历史遗留问题绊倒,轻则赔钱,重则影响征信,甚至股东个人被牵连。<
.jpg)
注销前的定时:未决诉讼你查了吗?
其实吧,很多人注销公司时,根本没想过官司这回事。之前有个客户,做餐饮的,公司注销前转让了店铺,自以为干干净净。结果半年后,有个供应商找上门,说之前有批食材的尾款没结清,直接起诉了。他们当时想公司都注销了,谁还管,结果法院说公司注销不影响债权追索,最后股东个人被限高了,还赔了十几万。你说冤不冤?经营期间的小摩擦、小纠纷,可能当时没爆发,注销后就成了定时,根本躲不掉。
股东的口头承诺:别信我负责,白纸黑字才行
还有更离谱的。有个初创公司,因为经营不善要注销,股东A拍着胸脯说公司欠的外债我来担,其他股东信了,就在清算报告上签了字。结果后来发现,除了欠供应商的,还有一笔之前签的装修合同没结清,对方找上门时,股东A反悔了,说当时没说清楚是所有债务。最后几个股东对簿公堂,公司注销拖了两年,自己还赔了律师费。说白了,口头承诺在法律上就是空气,股东责任怎么分、债务怎么清,必须写进清算协议,甚至去公证,不然最后扯皮的还是自己。
税务注销的最后一公里:别让零申报骗了你
税务注销这块,坑也不少。我见过一个做电商的,公司注销前三个月都是零申报,觉得没收入就没税,结果税务一查,发现他有个平台推广费没取得发票,成本没法扣除,最后不仅要补税,还有滞纳金。更麻烦的是,有些老板觉得注销了就查不到了,其实税务系统数据会保留很多年,万一以后被查到,股东还是要承担责任。其实税务注销没那么可怕,提前把账理清楚,该取得发票的都补上,该申报的都报完,一般都能顺利过。
公司注销不是甩包袱,而是对过往经营的法律闭环。未决诉讼如未结清,股东承诺担责可能因缺乏法律效力而落空;税务注销若存在异常,不仅影响股东征信,还可能引发后续稽查风险。加喜财税专注注销全流程风控,通过诉讼排查、股东责任协议、税务合规清算等环节,帮企业干净退场。官网https://www.110414.com提供免费风险测评,让注销不留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