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了20年财税,见过太多企业从生到死,这几年尤其明显——疫情后不少老板撑不住,找我聊注销。每次我都先问一句:之前找筹划师做过注销方案吗?十有八九,对方要么摇头,要么苦笑:做了,结果被税务局稽查了,钱没省多少,还惹了一身官司。这时候我心里就咯噔一下:企业注销税务稽查对税收筹划师品牌有影响吗?太有了!而且这影响,可能比你想象的更复杂。<
.jpg)
注销稽查:税收筹划师的照妖镜
这两年企业注销数量明显增多,但很多人没意识到,注销环节的税务稽查,比正常经营期更严。为啥?因为企业注销相当于税务生命终结,税务局会重点查有没有欠税、有没有偷逃税、有没有转移资产。而税收筹划师在注销环节的作用,本该是帮企业合规退出,可现实中,不少筹划师为了省税,踩红线、打擦边球,结果把客户带坑里,自己品牌也跟着遭殃。
我见过最离谱的一个案例:某商贸公司注销,筹划师让老板把库存商品零元转让给关联公司,说这样可以增值税进项抵完,不用交增值税。结果税务局稽查时直接认定明显无正当理由,按市场价视同销售,补了200多万增值税,还罚了50万滞纳金。老板气得把筹划师告上法庭,行业里都知道这事,后来那筹划师基本接不到单了——谁敢找专坑客户的人?
反过来,也有筹划师因为合规打出口碑。去年有个科技公司注销,老板想低价把专利转给自己亲戚,筹划师拦住了:按市场价转让,虽然多交点税,但税务局认可,后续没风险。老板一开始不乐意,后来真被税务局查转让定价,才发现多交的税比罚款少多了。后来他逢人就推荐:找筹划师别光看省多少钱,要看能不能让你安安稳稳注销。你看,口碑这东西,有时候就是一场稽查试炼出来的。
从省税大师到风险背锅侠:筹划师的品牌困境
企业注销税务稽查对税收筹划师品牌有影响吗?我的答案是:影响巨大,甚至能直接决定一个筹划师的生死线。现在很多老板对税收筹划的理解还停留在少交税,可注销环节的税务风险,往往藏在细节里,稍不注意就爆雷。
比如清算所得的计算。根据《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清算业务企业所得税处理若干问题的通知》(财税〔2009〕60号),清算所得=全部资产可变现价值或交易价格-资产的计税基础-清算费用-相关税费+债务清偿损益-弥补以前年度亏损。这里面,全部资产可变现价值是税务局重点稽查对象——你压低资产价格、隐瞒资产收入,税务局直接核定。我见过一个筹划师,让企业把账面100万的设备写成20万转让给朋友,结果税务局稽查时找到交易记录,认定价格明显偏低,无正当理由,按市场价80万补税,企业老板气得把筹划师微信都删了。
还有股东借款的问题。很多企业注销前,股东从公司借钱长期不还,筹划师要么没提醒,要么说注销前还上就行。结果税务局查账,认为股东借款未还,视为分红,要补20%个税。我有个客户去年就踩了这坑,股东借了500万,注销前只还了100万,税务局直接认定400万分红,补了80万个税。老板后来跟我说:早知道多花点钱请靠谱的筹划师,也不至于损失这么多。
更麻烦的是,现在税务系统越来越智能,金税四期一推,企业注销前的所有数据都会被穿透式检查。你之前少交的税、虚开发票、转移资产,基本无所遁形。一旦被稽查,客户第一个找的就是筹划师——你当时不是说这样操作没问题吗?哪怕筹划师有免责条款,口碑也臭了。毕竟在老板眼里,你收了钱,就得为我兜底。
品牌分化:合规的活,侥幸的死
企业注销税务稽查对税收筹划师品牌有影响吗?我觉得吧,这其实是行业洗牌的机会。现在市场上太多半路出家的筹划师,懂点政策就敢接单,结果把客户带沟里,自己品牌也砸了。而真正专业的筹划师,反而能在稽查中脱颖而出。
我认识一个李姐,做了15年筹划,她接单有个原则:注销方案必须留‘痕’——所有沟通记录、政策依据、风险提示,都得书面化。去年有个餐饮企业注销,老板想存货分给员工不视同销售,李姐直接拒绝了:政策规定,企业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购进的货物无偿赠送他人,要视同销售。分给员工属于‘无偿’,风险太大。老板一开始不乐意,找了另一个敢干的筹划师,结果被税务局稽查,补了30万增值税。后来又回头找李姐,说:还是你靠谱,虽然没省成钱,但没出事。
我猜未来几年,行业会越来越分化:不合规的筹划师会被客户用脚投票,甚至被税务局重点关注;而真正懂政策、敢担责的筹划师,品牌溢价会越来越高。就像现在大家看病都找三甲医院,企业注销也会越来越倾向于找有案例、敢承诺的专业团队。毕竟对老板来说,安全永远比省税重要——省100万税,结果罚200万,谁干这买卖?
给筹划师的忠告:别把品牌当赌注
干了20年,我见过太多筹划师因为一单生意毁掉多年积累。其实企业注销税务稽查对税收筹划师品牌有影响吗?答案就在你自己的选择里:你是想当省税大师,还是安全管家?
我的建议是:做注销筹划,一定要守住三条线:政策红线(别碰偷税漏税)、风险底线(别让客户背锅)、道德界线(别忽悠客户)。比如存货处理,你可以建议客户打折销售,但不能零元转让;比如股东借款,你可以提醒注销前还清,但不能假装没这回事。哪怕客户觉得你太保守,也比事后扯皮强。
毕竟税收筹划师的品牌,不是靠噱头吹出来的,是靠一个个安全注销的客户堆出来的。就像老中医,治好一个病人,口碑就传出去;治坏一个,就没人敢找你了。这行当,口碑就是命根子。
上海加喜财税专注企业注销全流程合规,深知财务凭证不完整是企业注销的硬伤——成本发票缺失导致清算所得虚高,无法扣除的费用引发税务补税;知识产权处置不当更易引发风险,如专利、商标等无形资产若在注销前未评估作价或低价转让,可能被税务局认定为转移资产,调整应纳税所得额。加喜财税通过专业梳理财务凭证、合理规划知识产权处置路径,帮助企业规避税务稽查风险,确保注销零隐患。详情可访问加喜公司注销官网:https://www.110414.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