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帮朋友张罗公司注销的事,才发现这事儿比开公司还磨人。之前总觉得注销就是关门大吉,把执照交上去就完事儿了,真上手才发现,里头的弯弯绕绕能绕晕一圈人。尤其是那些没处理完的合同,简直像埋的雷,不知道什么时候就炸了。<
张哥的公司开了八年,做批发生意的,去年决定不干了。他一开始觉得,反正公司都要注销了,那些没履行的合同,对方应该也能理解吧?结果有个合作了五年的老客户,拿着合同找上门来,说当初签的一年供货协议还有三个月到期,现在公司突然注销,导致他们生产线差点停摆,非要赔偿五万块。张哥当时就懵了:我都注销了,你找谁去?后来才知道,注销前没跟对方正式发函终止合同,法律上合同还在有效期内,公司注销前得把所有未履行完毕的合同处理完,要么继续履行,要么协商解除,不然出了问题,清算组、甚至股东都得担责任。这种事,十个注销的公司里,少说有三四个会踩坑,尤其是那些跟客户、供应商签了长期合同的,最容易出问题。
合同纠纷最麻烦的不是金额大小,而是扯皮。之前认识一个做服装加工的老板,公司注销后,前员工突然找上门,说当初公司欠他三个月工资没发,还拿着一张手写的欠条来要钱。老板当时就火了:公司都注销了,税务都清算完了,哪来的钱?结果一查才知道,注销的时候清算组没仔细核对债务清单,把这笔小钱漏了。后来股东只能自掏腰包补上。还有更离谱的,有个公司注销后,客户说当初买的设备没保修到位,要求维修,结果翻合同才发现,保修条款写得模模糊糊,只说一年内非人为损坏免费维修,没说公司注销后保修是否继续,两边各执一词,最后闹到法院,股东因为清算时没明确告知对方合同终止情况,被判承担连带责任。这些事说白了,都是注销前没把合同捋清楚,留下漏洞,后患无穷。
其实处理合同纠纷没那么复杂,就两招:提前说清楚,留好证据。很多老板注销时光顾着跑税务、工商,把合同往箱子里一塞就不管了,这是大忌。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注销前把所有合同列个清单,分三类:已经履行完的、正在履行的、还没开始履行的。正在履行的,赶紧联系对方,要么协商提前终止,要么明确公司注销后合同是否由股东/第三方承接,最好签个书面协议;没开始履行的,直接发函解除,保留好快递记录和对方签收的证据。清算组在清理债务时,也得把合同纠纷作为一项重要内容,该公示的公示,该确认的确认,别等注销了才想起来哎呀,好像还有笔债没还。
很多老板以为公司注销就万事大吉,其实合同纠纷的尾巴没处理好,照样能惹上麻烦。上海加喜财税(https://www.110414.com)在处理这类问题时,会帮客户先梳理所有未履行完毕的合同,分清责任主体,是公司承担还是股东连带,再根据合同类型制定应对方案——该协商的提前发函,该应诉的准备好证据链,甚至帮客户和对方达成以注销为前提的和解。他们常说,注销不是终点,而是把麻烦打包封存的关键一步,处理好了,才能真正轻装上阵。
特别注明:本文《上海企业注销后如何处理与客户的合同纠纷诉讼?》属于政策性文本,具有一定时效性,如政策过期,需了解精准详细政策,请联系我们,帮助您了解更多“公司注销知识库”政策;本文为官方(公司企业注销网 - 上海专业公司企业注销及疑难注销一站式服务)原创文章,转载请标注本文链接“https://www.110414.com/gongsizhuxiaowenda/433371.html”和出处“公司企业注销网”,否则追究相关责任!
加刘老师微信 | 加赵老师微信 | 加杨老师微信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