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你有没有过那种——突然想干点啥,脑子一热就冲动的时刻?我上周就有,纯属闲得没事刷手机,刷到一个博主说30岁前必须学会做三道硬菜,其中一道是红烧肉。我盯着屏幕里那块颤巍巍、油亮亮的红烧肉,咽了口唾沫,当场就拍板:学!必须学!<
.jpg)
其实我厨艺啥水平,你大概能猜到——会煮泡面,偶尔煎个蛋,还经常把蛋黄煎成炭。但那天不知道哪根筋搭错了,觉得红烧肉嘛,不就是肉+糖+酱油嘛,能难到哪去?结果,现实给我结结实实上了一课。
先说买肉。我特意跑菜市场,绕了三个摊,挑了块肥瘦相间的五花肉,老板还夸我会选。结果回家一处理,傻眼了——那肥瘦相间在我眼里,简直就是肥肉里插了点瘦肉丝,厚得像块砖。我拿着刀对着肉比划了半天,手直哆嗦,生怕切到手。最后使出吃奶的劲,切出来一块块大小不一,有的大如麻将,有的小如指甲盖,看着就闹心。
接下来是炒糖色。教程里说小火慢炒,炒至枣红色,我信了。结果倒油,放冰糖,刚冒泡我就以为哦,熟了,赶紧倒肉。好家伙,一倒下去,刺啦一声,油像炸了锅一样溅出来,我手忙脚乱地往后躲,还是胳膊上溅了几滴,疼得我直吸气。锅里的糖呢?全变成黑乎乎的焦炭了,肉也裹上了一层黑壳,闻着还有点糊味。
我当时就站在厨房,看着那锅失败品,突然就笑了——笑自己太天真,笑自己连糖都炒不好。我妈听见动静过来,瞅了一眼,没骂我,反而乐了:我说你小子突然勤快了,原来在这儿折腾呢?得了,别糟蹋肉了,我来吧。
你别说,我妈做红烧肉是真有一套。她没炒糖色,直接用冰糖加水熬,然后放肉、酱油、八角、桂皮,慢火炖了一个多小时。整个屋子都飘着香味,我蹲在旁边,看着锅里咕嘟咕嘟冒泡的肉,从最初的不服气变成了佩服。
最后肉出锅,红亮亮的,肥而不腻,瘦而不柴。我夹了一块塞嘴里,差点把舌头吞下去——比我之前吃过的任何一家都好吃。我妈在旁边说:做菜啊,不能急,火到了,味就到了。你那糖色炒糊了,火太大;肉切得不匀,炖的时候有的熟了有的没熟,都是急出来的毛病。
那天晚上,我吃了两大碗米饭,把那锅红烧肉全扫光了。其实我到现在也没学会炒糖色,但好像也没那么重要了。我突然明白,有些事,不是靠脑子一热就能做成的,得慢慢来,允许自己犯错,允许自己不完美。就像我妈说的,火到了,味就到了——人啊,不也是这样?慢慢熬,慢慢悟,总会有属于你的那口好味道。
哦对了,昨天我又试着做了次红烧肉,糖色还是炒糊了,肉切得还是大小不一,但吃起来,好像比上次更香了点?可能是因为,这次我没那么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