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场景:某财税咨询公司办公室,新手顾问小林(入职3个月)正皱着眉头翻看子公司注销材料,资深顾问张姐(从业13年)端着咖啡走过来。 <
.jpg)
问题1:张姐,子公司马上要注销了,员工考核还有必要做吗?感觉都要解散了,考核不是多此一举吗?
小林挠挠头,一脸困惑:我查了流程,清算要处理资产、债权债务,员工考核好像不在里面啊?
张姐笑着拉过椅子坐下:哈哈,你这想法,我刚开始入行时也有过!觉得‘注销=散伙=不用管考核了’,结果踩了大坑。这就像拆房子,你以为把砖头拆完就完了?其实拆之前得检查哪个承重柱有裂缝,哪个电路老化——员工考核就是‘检查承重柱’啊!
她抿了口咖啡,语气认真:子公司注销时,母公司要接收部分员工,剩下的要协商解除劳动合同。考核结果直接关系到:谁适合留任、谁该给多少补偿、有没有员工会闹仲裁。比如,销售岗员工平时业绩虚高,清算时才发现他手烂账一堆,这时候考核记录就是‘证据’,证明公司没冤枉他;反过来,如果员工平时默默无闻,但交接时特别细致,考核里记一笔‘配合度高’,协商补偿时他可能更愿意接受——这叫‘用数据说话’,避免扯皮。
小技巧:清算阶段的考核不用太复杂,重点抓配合清算的效率和历史工作真实性,比如资料交接完整率账务核对差错次数,这些比KPI更能帮母公司判断员工价值。
问题2:那考核周期怎么定呢?是按自然年,还是按清算进度?我们子公司清算要3个月,这期间员工人心惶惶,考核有用吗?
小林翻着日历:按自然年吧,但都12月了,考核结果明年才用,注销等不到明年啊;按清算周期,3个月太短,员工可能摆烂,怎么评?
张姐一拍大腿:说到这个,我当年带实习生时,他直接按季度做考核,结果清算到第2个月,员工集体罢工,说‘考核了也没用,反正要走’,差点把清算进度耽误了!后来我学乖了:考核周期跟着清算阶段走,但指标要‘短平快’。
她掰着手指解释:清算一般分三步:资产盘点(第1个月)、债权债务清理(第2个月)、工商注销(第3个月)。考核就按这三个阶段来,每个阶段设1-2个核心指标。比如资产盘点阶段,行政岗考核‘固定资产盘点准确率’,财务岗考核‘应收账款对账及时率’——这些指标员工1周就能完成,评完马上反馈,让他们觉得‘考核有用’。就像玩游戏,短期目标比长期目标更容易让人投入,对吧?
潜规则:清算阶段考核结果要快评快反馈,最好每周开个短会告诉员工你这周表现不错,交接很利落,或者这里有点问题,明天改完我给你签字。员工觉得被重视,反而更配合。
问题3:原来的考核指标都是业务相关的,比如销售额、客户数,现在子公司不干了,这些指标还考核吗?改成什么好呢?
小林挠头:总不能让销售岗去考销售额吧?公司都快没了,哪来的销售额?可完全换指标,员工会不会觉得‘公司随便找借口扣钱’?
张姐忍不住笑出声:你这担心很有道理!我刚开始做清算项目时,直接把销售指标全换了,结果员工炸毛:‘我过去一年拼死拼活做业绩,现在你说不算就不算?’后来才明白:清算阶段考核,要‘旧账新算’——老指标保留但不占权重,新指标重点考‘配合度’。
她举例:比如销售岗,原指标‘销售额’占20%,新指标‘客户资料交接完整性’占50%,‘协助催收应收账款’占30%。这样既承认员工过去的贡献,又让他们知道‘现在该干什么’。这就像搬家,你不能光说‘旧家具不要了’,得说‘旧家具我给你记着功劳,现在先帮我把箱子搬上车’,员工才愿意干。
曾经犯过的错:有次我没和员工沟通直接换指标,结果一个老销售拿着去年的考核表来找我:‘我去年达标了,凭什么补偿金按新指标算?’后来我才知道,考核指标调整必须书面告知员工签字,就像改合同得双方同意,不然就是无效的。
问题4:考核结果不好(比如绩效不达标)的员工,能不能直接在清算时裁员?这样能省点补偿金吧?
小林压低声音,有点不好意思:我听说有些公司会这么干,用‘绩效不达标’裁员,给N就行,N+1是不是更贵?
张姐脸色严肃起来,放下咖啡杯:哎哟,这坑可不能踩!我刚开始时,老板也暗示我‘找几个绩效差的裁掉,省补偿金’,结果呢?一个员工仲裁,说公司考核标准不透明,我们输了官司,还赔了双倍补偿!这就像抓小偷,你得有他偷东西的监控录像,不能凭感觉说‘他像小偷’。
她耐心解释:‘绩效不达标’裁员,必须满足三个条件:考核标准合法合理、程序公正、有证据证明员工确实不能胜任。清算阶段员工本来情绪就波动,考核标准更要‘透明到能贴在墙上’。比如‘资料延迟交接1次扣10分,累计3次不达标’,这种白纸黑字的条款,员工才没话说。而且啊,清算裁员优先用‘协商解除’,给N+1,虽然钱多一点,但员工配合度高,清算进度快,反而省时间——时间就是钱啊!
小技巧:如果员工确实表现差,别直接说你不行,换成你过去在XX项目上做得很好,但这次清算需要XX能力,可能不太适合,咱们协商解除好不好?先肯定再建议,员工更容易接受。
问题5:经济补偿金的计算,和考核结果有关系吗?比如考核优秀的员工能不能多给点?
小林翻着《劳动合同法》:法律规定是按工龄算N或N+1,没说和考核挂钩啊?那考核优秀有什么用?
张姐眼睛一亮:这个问题问到点子上了!法定补偿金不能少,但考核结果可以用来‘发奖金’,这叫‘清算奖励’,既合法又能激励员工。
她举例:比如两个员工,工龄都是3年,法定补偿是3N。考核优秀的,公司可以额外给1个月工资作为‘配合清算奖励’;考核一般的,就没有。这就像考试,及格了发毕业证,优秀的发奖学金,员工肯定愿意拼一把。我之前做过一个项目,因为设了这个奖励,员工主动加班交接,原计划3个月的清算,2个月就搞定了,省下来的房租费比奖励金还多!
潜规则:清算奖励要明码标价,比如考核前就发通知:考核前5名的员工,额外奖励1个月工资,避免员工事后说为什么他比我多。
问题6:考核过程中员工不配合怎么办?比如不签字、不参与面谈,怎么留痕避免后续麻烦?
小林叹气:我们有个行政大姐,说‘都要走了还考什么试’,拒绝签字,考核表没她名字,后续补偿金怎么算?
张姐拍拍她的肩:别急,这情况我遇到过!就像哄孩子,你得让她觉得‘这是为她好’。单独面谈,别当众说‘你考核不合格’,而是‘大姐,您过去整理资料一直很利落,这次清算交接麻烦您多费心,表现好我们给您申请奖励’。留痕要‘软硬兼施’——录音(提前告知)、微信文字确认、邮件发送考核表,最后让她签个《考核结果确认书’,哪怕只写‘已知悉考核内容’也行。
她拿出手机,翻出一张照片:你看这是我之前用的《考核沟通记录表》,上面写着‘时间、地点、员工意见、公司解释’,员工签字后拍照存档。这就像‘签收快递’,白纸黑字最保险。有一次员工反悔说‘我没说过这话’,我拿出记录表和录音,他没话说了。
结尾:给新手的鼓励
小林长舒一口气:原来这里面这么多门道!我还以为注销就是走流程呢。
张姐笑着揉揉她的头发:谁没踩过坑呢?我刚入行时,把‘考核指标’和‘补偿金’搞混,被老板骂得狗血淋头。做企业服务啊,尤其是清算这种敏感的事,就像走钢丝:左边是法律风险,右边是人情世故,得小心翼翼,但只要多问、多记、多为员工着想,就没问题。
她拍拍小林的肩膀:别怕犯错,每个傻问题都是成长的阶梯。遇到拿不准的,随时来找我,咱们一起琢磨,把事情办得漂亮,也让员工走得安心——这才是咱们做服务的价值,对吧?
小林点点头,眼睛亮了起来:嗯!我一定好好学,下次再也不敢说‘考核多此一举’了!
(全文约3263
.jpg) 
                        .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