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场景:某企业服务公司新人培训室,新手小林(入职3个月)与财税专家王姐(13年经验)围坐讨论。 <

中外合资企业提前终止合同注销,如何处理公司合同纠纷保全?

>

问题1:王姐,中外合资企业要提前终止合同注销,我查了资料说需要处理合同纠纷保全,这到底是个啥?是不是把公司账户和资产都冻住,不让动啊?

小林:(挠头)我之前以为保全就是封存,跟警察查封坏人的东西似的,怕对方偷偷转移财产…

王姐:(笑出声)你这小脑瓜,想象力还挺丰富!不过保全可不是简单冻资产,更像是给公司做手术前的止血钳——目的是防止在终止清算过程中,因为对方突然来讨债或者公司自己乱花钱,导致最后资不抵债,股东们互相扯皮。

让我想想啊…(拿起笔在纸上画)中外合资企业终止,就像两个人合伙开餐厅,现在不想干了,得先盘点家底(资产)、还欠条(债务),如果这时候突然有供应商拿着半年前的欠条上门说不给钱就告,或者其中一方股东偷偷把餐厅的贵重厨具搬走,那清算不就乱套了?合同纠纷保全就是提前把这些风险点按住,确保清算公平。

小技巧:保全分诉前保全和诉中保全,但咱们企业提前终止时,更多用的是行为保全——比如让对方停止继续履行合同(比如供货方别再送货了),或者要求对方提供担保(比如押金、保证金),而不是直接冻资产。毕竟咱们目标是好聚好散,不是打官司。

问题2:那具体要怎么做呀?第一步是不是得把公司所有合同都翻一遍?几千份合同呢,从哪儿下手啊?

小林:(翻着笔记本)我昨天试着列了个清单,结果发现租赁合同、供货合同、借款合同…还有一份2018年的技术服务合同,完全不知道有没有效,头都大了!

王姐:(拍拍小林肩膀)别慌,我刚入行那会儿也这样,抱着一堆合同哭鼻子呢!后来老教我说:合同不是用来‘看完’的,是用来‘筛出风险’的。你记住,重点盯三类合同:

第一类,‘还在肚子里的合同’——未履行完毕的合同。 比如租期还有5年的办公室、每月都要供货的采购合同,这些得赶紧和对方谈解除,不然对方天天催你履约,清算组哪有精力处理其他事?我曾经犯过错误,有次客户终止合作时,漏了一份长期服务合同,对方天天上门要服务费,最后不得不多赔了20万违约金…

第二类,‘定时’——有潜在纠纷的合同。 比如合同里写着若一方提前终止,需支付30%违约金,或者对方已经迟延履行但你没发过催告函的,这些合同就像,不提前拆,清算时对方一引爆,股东们就得互相埋怨。

第三类,‘涉外合同’——涉及外币结算或外资方的合同。 中外合资企业最怕这个!比如有一份设备进口合同,约定尾款在验收后30天内支付,但公司现在要注销,对方突然说验收不合格,要重新检测,这时候就得赶紧做证据保全——把当时的验收报告、邮件往来都封存,不然对方反咬一口,外汇都汇不出去。

潜规则:梳理合同别自己埋头干!找法务同事一起,用红黄绿标签分类:红色(高风险,需立即处理)、黄色(中风险,需协商)、绿色(低风险,正常履行)。这样一目了然,老板一看就懂。

问题3:谈解除合对方不配合怎么办?比如供应商说必须付清全款才同意解除,我们哪还有钱啊?

小林:(急得抓头发)我上次遇到这种情况,跟对方磨了半天嘴皮,对方直接说那我去法院告你们,我当场就懵了…

王姐:(递过一杯水)别怕,对方狮子大开口很正常,就像你去菜市场买鱼,老板肯定想多赚点。但你得记住:咱们不是求对方解除合同,是依法终止合同。中外合资企业提前终止,依据的是《公司法》《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还有公司章程里的终止条款,不是单方面违约。

我曾经有个客户,也是遇到供应商不配合,我带着他们法务直接发了一份《合同解除通知书》,里面写清楚:因合资公司提前解散,依据《合同法》第94条(因不可抗力或客观情况导致合同无法履行),双方解除合同。贵方已交付的货物,我方按剩余价值80%结算,3天内付清;未交付的货物,请停止发货。对方一看有理有据+能拿到钱,第二天就同意了。

小技巧:谈判时别硬碰硬,给对方留台阶。比如可以说:咱们合作这么久,我不想闹僵。您看这样行不行,尾款我们分三期付,第一期现在付,注销前付清,您还能省一笔诉讼费?有时候钱不是问题,态度才是——让对方觉得跟你谈比起诉划算。

哦对了,如果对方还是胡搅蛮缠,赶紧去法院做诉前财产保全!就是起诉前向法院申请冻结对方账户,防止对方转移财产。不过这得提供担保(比如现金、房产),新手记得提前提醒客户准备。

问题4:那合同纠纷保全的证据怎么收集啊?万一对方以后不认账,我们拿什么证明已经处理完了?

小林:(翻着手机)我现在都是用微信聊天记录当证据,但对方说微信记录不能作证,我该怎么办?

王姐:(点头)这个问题问到点子上了!证据就像破案线索,得合法、完整、有说服力。我曾经犯过一个大错:有次客户和对方解除合同,只有微信聊天记录说尾款下月付,结果对方反悔说没这回事,我们连转账凭证都没有,最后只能吃哑巴亏…

记住三个铁证原则:

第一,书面证据优先。 不管是解除合同的《协议》、催告函,还是对方的回复,一定要有纸质的盖章文件!电子版可以作为辅助,但法院认的是白纸黑字+公章。比如我和对方谈解除,哪怕在饭店吃顿饭把事情说定了,回来也得补一份《解除合同确认书》,让对方盖章扫描,原件快递过去。

第二,证据链要完整。 比如一份供货合同,你得有:①合同原件(证明存在合同关系);②对方发货单(证明对方履行了义务);③我方收货单(证明我方验收了);④沟通记录(证明对方违约,比如货物质量问题);⑤解除协议(证明双方同意终止)。这些证据串起来,就像一条铁链,对方想断都断不了。

第三,时间节点要清晰。 所有证据都得标注日期!比如2023年1月1日签订合同2023年3月10日对方发货延迟2023年4月5日发出解除通知。时间线对不上,证据就没说服力。我见过新手把合同日期写错,结果对方说这份合同是去年的,早就到期了,哭都没地方哭去。

潜规则:证据收集完,别自己留着!整理成两份:一份给清算组,作为债务处理清单;另一份存档,最好用档案袋密封,封口处盖章,写上2023年X月X日封存,启封需经全体股东同意。这样既安全,又显得专业。

问题5:王姐,我们公司注销流程都走完了,突然有个老客户说2019年你们欠我们5万服务费没给,这算不算遗漏债务?会影响股东吗?

小林:(脸色发白)这…这都注销了,还能找回来吗?股东会不会要赔钱啊?

王姐:(严肃起来)这可是雷区!注销后发现遗漏债务,就像拆房子时漏了一块承重墙,表面没事,实则危险。我曾经处理过一个案子,公司注销3年后,被供应商起诉,法院判决股东在未清偿债务范围内承担连带责任,结果三个股东每人又赔了30万…

别慌,先判断是不是真债务:

如果是真实债务(比如确实欠了钱、提供了服务),那得赶紧复活公司清算组,用剩余财产(如果还有的话)偿还。如果没财产了,股东就得自掏腰包——尤其是清算组成员,如果明知有债务没处理就注销,得承担赔偿责任。

如果是虚假债务(比如对方伪造合同、夸大金额),那就得收集证据应诉。比如找当时的财务记录、邮件往来,证明这笔钱早就付了或者对方没提供服务。

小技巧:注销前一定要做债务公告!在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上发公告,写明若有债权人未申报债权,请在30天内联系清算组。公告满30天后,即使有人没申报,只要不是清算组成员故意隐瞒,一般也不用再还。但很多新手嫌麻烦,觉得反正没人知道,结果埋下隐患。

类比一下:债务公告就像拆迁通知——告诉所有人这里要拆了,有东西赶紧搬,你不来搬,后果自负。但如果你故意不通知邻居,把人家的祖传花瓶砸了,那肯定得赔。

问题6:王姐,我做这个项目快一个月了,天天梳理合同、谈解除、收证据,感觉像在拆,生怕哪里出错,压力好大啊…

小林:(趴在桌子上)有时候半夜醒来,突然想是不是漏了某份合同?对方会不会突然起诉我们?…

王姐:(轻轻拍小林后背)我刚开始做中外合资企业终止时,比你还紧张!有次梦见自己被一群供应商追着跑,手里还抱着一堆合同,吓醒一身汗…(笑)但后来我发现,做企业服务,就像当管家,既要细心,也要学会抓重点。

你记住,没有完美的清算,只有合理的清算。咱们把该做的做到位:合同梳理清楚、证据收集完整、公告发了、谈判记录留了,就算出问题,也有底气应对。

行业真相:中外合资企业终止,90%都会有纠纷,只是大小问题而已。你遇到的傻问题,比如微信记录能不能当证据注销后债务怎么办,前辈们都犯过。别怕犯错,错一次就记住一次,下次就不会再错了。

对了,压力大的时候,找老同事聊聊,或者去楼下咖啡店坐10分钟,喝杯咖啡,回来再干。咱们做服务,拼的不是不犯错,而是犯错后能补救。

最后跟你说句掏心窝的话:你愿意为客户的小问题焦虑,说明你责任心强。这行干久了,你会发现自己不仅是在处理合同,更是在帮别人画句号——让一段合作体面地结束,让股东们安心地散伙。这种感觉,比签单成功还让人有成就感。

加油,小林!你肯定能行的,有啥问题随时来找我,咱们一起拆!

需要专业公司注销服务?

我们拥有十年公司注销经验,已为上千家企业提供专业注销服务,无论是简易注销还是疑难注销,我们都能高效解决。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