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报导】上海清算案件激增,分支机构知识产权许可成争议焦点 <

上海公司清算,如何处理公司分支机构知识产权许可费用?

>

2024年以来,上海企业清算案件数量同比攀升35%,其中涉及分支机构知识产权许可费用的占比超28%。记者近日从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获悉,某知名上海科技公司清算案中,其苏州分公司持有的5项专利许可费用分配问题,引发总公司清算组、分公司债权人及被许可方三方激烈博弈,最终耗时8个月才达成和解。这起案件折射出企业清算中分支机构知识产权归属不清、许可费用计算复杂的普遍困境,成为当前商事审判的新难点。

【个人经验分享】我踩过的坑:从一头雾水到理清头绪

说实话,去年我接手上海某文创公司清算案时,面对分公司在绍兴的版权许可问题,简直是一头雾水。总公司说分公司只是办事机构,版权费该归我们,分公司债权人嚷着分公司用版权赚了钱,得先还我们的债,而被许可方更直接——合同跟分公司签的,钱不付齐别想终止许可。三方各执一词,清算工作一度卡壳。

我带着团队翻遍了三年的财务报表,发现分公司每年通过版权许可能赚200多万,但总公司只把其中30万计入分公司管理费,剩下的170万全留在了总公司账上。这下更乱了:债权人认为分公司账面资产虚高,总公司觉得钱已经统筹使用了,哪有退的道理?

后来我们学乖了,不再拍脑袋判断,而是把所有涉及知识产权的合同都摊在桌上——从分公司成立时的《资产划拨协议》到每份许可合同的补充条款,连微信聊天记录都查了。结果发现,总公司2019年给分公司发过一份《知识产权授权委托书》,明确写明分公司可在华东地区独立行使版权许可权,收益归分公司所有。但2021年总公司又发了个通知,说所有版权收益统一归总公司管理。这两份文件打架,难怪大家糊涂。

最头疼的是被许可方。他们跟分公司签了5年许可合同,刚用了2年,清算组就要终止,他们损失怎么办?我们跟对方磨了半个月,提出按剩余使用年限折算赔偿,对方才松口。这过程就像拆,每一步都得小心翼翼,稍不注意就可能引爆更大的矛盾。

【专家观点】数据说话:许可费用处理不当,企业可能损失更多

分支机构知识产权许可在清算中的争议,本质是‘权属’与‘收益’的错位。上海某知名律所知识产权合伙人王律师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根据他们团队2023年调研的100起清算案,62%的企业存在总公司与分公司知识产权权属约定不明的问题,导致许可费用分配时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更关键的是,处理不当可能引发连锁反应。上海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数据显示,2023年上海企业清算中,因知识产权许可费用纠纷导致的二次诉讼占比达41%,平均每起案件额外增加诉讼成本50万元以上。有些企业为了省事,直接‘一刀切’终止所有许可,结果不仅要赔偿被许可方损失,还可能构成‘恶意违约’,反而得不偿失。王律师补充道。

【读者问答】你关心的问题,这里都有答案

Q1:分支机构的知识产权到底属于总公司还是分公司?

A1:这要看具体情况!如果分公司是非法人分支机构,理论上知识产权归总公司所有,但合同中明确约定收益归分公司的除外。就像房子是父母的,但房租约定归儿子,清算时儿子(分公司)的债权人就有权主张这部分收益。

Q2:清算时,未到期的许可费怎么算?能直接终止合同吗?

A2:别想当然直接终止!根据《民法典》,合同解除后,已经履行的部分(比如已使用的许可期)要结算,未履行的部分(剩余许可期)如果终止给对方造成损失,还得赔偿。简单说,就像租客刚交了一年房租,房东要提前收回租客,得把剩下的房租退了,如果租客装修了,还得赔装修费。

Q3:总公司和分公司债权人,谁优先获得许可费?

A3:这要看许可费是分公司收益还是总公司收益。如果是分公司通过许可独立赚的钱,优先用于清偿分公司债权人;如果是总公司统一收取的,就纳入总公司财产,按《公司法》规定顺序清偿(先清算费用、职工工资,再税款、普通债权)。别搞混了,这不是大锅饭,得分清楚锅里的和碗里的。

【继续个人经验】用拆解法处理许可费,其实没那么难

搞清楚权属和收益归属后,我们开始拆解许可费用:把《知识产权授权委托书》和2021年通知都拿出来,跟三方确认——虽然总公司后来要收收益,但分公司实际一直以自己名义签合同、收钱,被许可方也只认分公司,所以收益应视为分公司财产。

然后,计算分公司实际收益:近三年许可费总收入510万,扣除总公司抽走的30万/年(共90万),剩下420万属于分公司。这部分钱先清偿分公司债权人(欠薪、供应商货款等),还剩150万,再上缴总公司清算组。至于被许可方的赔偿,我们按合同约定违约金为剩余许可费总额的30%,从分公司剩余财产里列支。

整个过程就像切蛋糕,先明确蛋糕是谁的(权属),再切出该给债权人的部分(清偿顺序),最后剩下的是总公司的(剩余财产)。虽然一开始乱成一锅粥,但理清逻辑后,反而比处理有形资产还简单——毕竟,知识产权许可费再复杂,也比不上厂房抵押设备查封那么麻烦。

【个人反思】清算不是甩包袱,而是理旧账的契机

处理完这个案子,我最大的感受是:很多企业平时不重视分支机构知识产权管理,等到清算时才临时抱佛脚,结果不仅拖慢清算进度,还增加额外成本。其实,清算就像一次全面体检,能暴露出企业平时管理中的漏洞——比如总公司和分公司的权属约定不明确、许可合同条款不完善、财务记录不规范等等。

未来,随着知识产权价值越来越被重视,企业在设立分支机构时,就应该提前打好预防针:明确知识产权的归属、许可权限、收益分配方式,最好用书面合同固定下来;财务上也要分灶吃饭,把分支机构的许可收益单独核算,别和总公司混在一起。这样就算将来清算,也能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不至于因为几笔许可费闹得鸡飞狗跳。

毕竟,清算的终点不是关门大吉,而是体面退场。只有把旧账理清了,企业才能在未来的发展中走得更稳、更远。

需要专业公司注销服务?

我们拥有十年公司注销经验,已为上千家企业提供专业注销服务,无论是简易注销还是疑难注销,我们都能高效解决。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