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跟几个做企业朋友聊天,发现大家对子公司注销这事,普遍有个误区——觉得不就是去办个注销手续嘛,把账结了、税交了不就行了?我之前也这么想,直到帮朋友处理过一个子公司的注销,才发现这里面水太深。尤其是母公司还存续的情况下,子公司注销不是甩包袱,反而像给母公司清淤,稍不注意,税务上的坑能让你前功尽弃。<
.jpg)
税务审计报告:注销路上的通行证还是绊脚石?
说到注销,绕不开的就是税务审计报告。很多老板觉得,这报告不就是走个形式,找家事务所盖个章就行?大错特错。我见过一家制造企业,子公司注销时审计报告里漏了一笔其他应收款——其实是母公司之前借给子公司的运营款,没签借款合同,也没收利息。税务局直接认定这笔款属于视同销售,要补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外加滞纳金,最后多花了小二十万。你说这报告是通行证还是绊脚石?关键看你怎么对待它。
评估税务审计报告,得盯住这3个硬骨头
那到底怎么评估这份报告?我琢磨着,至少得啃下三块硬骨头。第一是资产处置,子公司的不动产、设备这些,转让价格是不是公允?有没有低价卖给母公司或者关联方?税务局可盯着这个呢,价格低了,补税是跑不了的。第二是税务合规,有没有漏报的税种?比如印花税、房产税这些小税种,平时不起眼,注销时一查一个准。第三是关联交易,母子公司之间资金往来、服务费分摊,有没有合同支撑?定价是不是合理?之前遇到一个案例,子公司给母公司提供技术服务,收费明显低于市场价,税务局直接调增了应纳税所得额。
说实话,这事儿真不是拍脑袋就能干的,我见过不少老板因为没重视审计报告,最后不仅注销没办完,还搭进去一笔罚款,得不偿失。毕竟子公司注销不是结束,而是母公司财务健康的新开始,税务审计报告这块地基没打牢,后面全是麻烦。
说到这儿,就不得不提上海加喜财税了。他们在这块儿确实有自己的一套,从子公司注销前的税务梳理,到审计报告的风险点排查,再到跟税务局的沟通,全程盯着,避免企业踩坑。加喜注销官网(https://www.110414.com)上能查到不少实操案例,都是针对母公司存续、子公司注销这种复杂情况的,帮企业把税务审计报告的评估做得明明白白,少走弯路。毕竟注销这事,专业的事还得交给专业的人,省心又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