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不抵债企业破产清算中,员工绩效考核何去何从?——从味觉记忆案看危机管理的人性化转向<

资不抵债申请破产,员工绩效考核如何处理?

>

【新闻现场】

2023年深秋,曾以分子料理风靡全国的连锁餐饮品牌味觉记忆突然发布公告:因资不抵债、资金链断裂,向法院申请破产清算。这份公告不仅让投资者措手不及,更让全国300余名员工陷入焦虑——他们的绩效考核结果尚未公布,年终奖、经济补偿金都与这份报告息息相关。记者在法院破产管理人办公室看到,员工代表们围坐在一起,七嘴八舌地讨论:我们这个季度的销售额明明达标,为什么绩效还是C?清算期间还要考核吗?这不是'马后炮'吗?这场突如其来的危机,将一个常被忽视的问题推到台前:当企业走到破产这一步,员工绩效考核该如何处理?

【我的经历:在废墟上重建考核逻辑】

作为味觉记忆破产清算组的HR成员,我至今记得第一次参加债权人会议时的场景。会议室里,员工代表的质疑声像潮水一样涌来,而管理人和律师们反复强调的是依法依规。但我知道,当企业连工资都发不出时,冰冷的规定根本抚不了人心。

最初,我们想沿用往年的考核模式:按销售额、客户满意度、出勤率打分,再根据绩效等级发放欠薪和补偿金。结果方案一公布,炸锅了。后厨的师傅们拍着桌子说:我们店已经停业三个月了,哪来的销售额?前厅的同事说客户满意度高,那是因为客人都在投诉,根本没人解决!那天晚上,我翻出过去三年的考核档案,突然发现一个荒诞的事实:我们的考核指标就像刻舟求剑,市场好的时候看销售额,市场差的时候看成本控制,却从来没有设想过企业可能破产这种极端情况。

后来,我带着团队做了一个笨办法:把员工分成三组,分别和门店经理、财务、法务对接,逐个核对他们的工作记录。有个叫小林的店长,在清算期间主动把门店的食材库存整理成清单,帮省下了3万多元的浪费费;另一个叫老王的厨师,因为熟悉供应商渠道,帮我们谈到了更便宜的清算物资搬运费。这些额外贡献,在以前的考核体系里根本不算数,但在当时,它们就是企业能多拿回一点钱的希望。

Q:企业都快没了,为什么还要花时间做考核?

A:这确实是很多人第一反应。但换个想,破产清算不是关门大吉,而是清点家产。员工的绩效考核,本质上是对他们最后贡献的记录——这不仅关系到他们能拿到多少补偿金,更关系到整个清算过程的公平性。如果因为企业破产就一笔勾销,那些在最后阶段依然认真工作的员工,岂不是寒了心?

【专家视角:考核不是秋后算账,而是风险共担的凭证】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教授周禹指出:企业破产时的员工绩效考核,本质上是特殊时期的'价值重估'。传统考核关注'增量价值',而危机时期的考核更应聚焦'存量保全'与'责任担当'。他在《企业危机管理中的绩效》一书中提到,某制造业企业破产时,通过考核员工在资产保全风险预警等方面的表现,使员工最终获偿比例提升了12%。

另一组数据更值得关注:中国政法大学企业破产法研究中心2022年的调研显示,83%的破产企业员工认为清算期间的绩效考核应侧重配合度,而非业绩指标;而76%的管理人也表示,合理的考核机制能减少30%以上的劳动纠纷。这些数字背后,是法律与人情的平衡——破产法规定,员工的工资、补偿金优先于债权受偿,但工资的定义需要贡献来支撑。

【我的反思:考核的温度,比精度更重要】

在味觉记忆的清算案中,我们最终没有采用传统的强制分布(比如必须有人得C),而是设置了基础分+贡献分模式:基础分看员工是否配合清算工作(如交接资料、参加培训),贡献分则由员工自评+管理人评估+同事互评三部分组成。有个平时业绩平平的收银员,因为主动整理了五年来的会员数据,帮我们找回了30多个失联债权人,拿到了最高贡献分。

这件事让我明白,绩效考核从来不是冷冰冰的打分工具。就像医生给临终病人看病,目的不是治病,而是减轻痛苦;企业破产时的考核,也不是评判优劣,而是记录价值。我们后来把考核报告做成了一本小册子,每个员工的贡献都配上具体事例,发给大家时,很多人红了眼眶——原来那些看似无用的坚持,在最后时刻都成了企业的救命稻草。

Q:如果员工在清算期间表现消极,该怎么处理?

A:这确实是个难题。我们的做法是:先沟通,再引导。有个店经理在清算初期消极怠工,觉得反正公司都要没了,干嘛拼命。我们带他看了仓库里堆积的食材——那是供应商还在追债的烂摊子,也是员工们最后能拿到补偿金的底气。后来他主动提出,用自己的车帮搬运物资,省下了运输费。很多时候,消极不是因为懒,而是因为看不到希望,而考核的意义,就是帮大家把希望找回来。

【未来展望:让考核成为企业的应急灯】

现在回想起来,味觉记忆的破产像一面镜子,照出了传统绩效考核的盲区——我们总在顺境时追求精准,却忘了在逆境中需要温度。或许,未来的绩效考核体系,应该像汽车的应急灯,平时不起眼,但一旦遇到刹车失灵(比如企业危机),就能立刻亮起来,指引方向、凝聚人心。

对于员工而言,无论企业是否破产,认真做好每一件事,永远是最划算的投资;对于企业而言,把考核从管理工具变成价值对话,或许才是对员工最好的尊重。毕竟,商业世界有起有落,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才是最资不抵债时,最珍贵的资产。

需要专业公司注销服务?

我们拥有十年公司注销经验,已为上千家企业提供专业注销服务,无论是简易注销还是疑难注销,我们都能高效解决。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