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背景: <
.jpg)
初秋的午后,阳光透过百叶窗,在XX财税事务所合伙人李建国老师的办公桌上投下斑驳的光影。李老师今年52岁,从事财税工作已有25年,曾在税务局稽查局任职15年,主导过数百起非正常户案件核查,如今是业内有名的非正常户解局专家。他穿着一件半旧的格子衬衫,鼻梁上架着副金丝边眼镜,说话时带着浓重的苏北口音,时不时冒出一句老话说得好,手里把玩着一支磨得发亮的钢笔,仿佛在梳理那些年经手的复杂税案。
问题一:什么是非正常户?企业为什么会掉进这个坑?
记者:李老师,您好!很多企业老板可能听说过非正常户,但具体不太清楚,您能先给我们解释一下,这个非正常户到底是个啥?企业又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呢?
李建国(放下钢笔,喝了口茶):老话说得好,无规矩不成方圆,税务登记就是企业的身份证,要是这个身份证丢了、失效了,那可不就成了非正常户嘛!(笑)简单说啊,就是企业没在规定时间内办理税务登记,或者领了发票后没按时申报、缴税,税务局联系不上人,或者企业地址找不到人,税务系统就会自动把企业列入这个黑名单。
至于为啥会这样,我跟你讲,原因可多了。有的是老板不懂政策,觉得公司刚开张,报税不着急,结果逾期了;有的是财务人员离职,没人交接,报税的事儿就撂下了,跟断线的风筝似的;还有的嘛,是经营困难,没钱缴税,干脆躲猫猫,以为拖一拖就过去了。我跟你说,这最后一种最麻烦,就像欠债不还,利滚利,越拖越难办!
记者:那被列入非正常户后,企业会有什么直接影响吗?
李建国(推了推眼镜):影响可大了!发票不能领了,开票系统可能被锁;法人、股东的纳税信用会受影响,以后贷款、坐飞机、高铁都可能受限;最关键的是,时间长了,可能会被认定为重大税收违法案件,那麻烦就更大了!我当年在税务局的时候,碰到过一家建筑公司,老板觉得反正工程款没收回来,没钱缴税,就拖着不处理,结果上了黑名单,法人连高铁票都买不了,最后工程款收回来,光滞纳金就交了十几万,得不偿失啊!
问题二:非正常户想上岸,具体流程怎么走?有捷径吗?
记者:那如果企业已经成了非正常户,现在想恢复税务登记,具体流程是怎样的呢?很多老板问,有没有什么捷径能少走弯路?
李建国(摆摆手):捷径?我跟你说,做我们这行,最忌讳的就是找捷径!税务上的事儿,一步一个脚印,该走的流程一步都不能少。恢复税务登记,我给你捋一捋啊,大概分四步,跟闯关似的。
第一步,解除非正常户状态。 企业得带着营业执照、公章、法人身份证,到主管税务局办税服务厅,提交《解除非正常户状态申请表》。税务局会核实情况,要是企业只是逾期申报,没其他问题,一般当场就能解除;要是涉及欠税、罚款,那得先处理完这些历史遗留问题。
第二步,补申报、补缴税款。 非正常户期间没申报的税款,得如实申报,还有滞纳金,每天万分之五,这个可不能省!我跟你说,有个企业老板跟我说李老师,滞纳金能不能少交点?我跟他说您这就像银行贷款逾期,利息能免吗?(笑)
第三步,接受处罚。 根据税收征管法,逾期申报要罚款,一般是2000元以下,要是情节严重,可能罚2000到1万。不过现在税务局讲究首违不罚,要是企业是第一次违法,及时改正了,可能免于处罚。
第四步,重新领用发票。 要是之前领了发票没核销,得先缴销发票,然后才能领新的。
记者:您刚才提到历史遗留问题,能举个具体例子吗?
李建国(拿起桌上的笔记本翻了翻):当然有!去年有个做服装的老王服装店,老板王总因为疫情生意不好,连续三个月没报税,电话也打不通,税务局把他列入非正常户。后来生意好转了,想恢复开票,找到我。我带着他先去税务局,一查,好家伙,不仅增值税没申报,还有3个月的附加税,加上滞纳金一共补了5万多,罚款交了2000块。王总当时脸都绿了,说早知道这么麻烦,当初再难也得报税啊!前后折腾了半个月,才把状态解除。我跟他说王总,这半个月要是用来跑业务,早赚回来了!(笑)
问题三:办理过程中,企业最容易踩的坑是什么?怎么避坑?
记者:看来恢复非正常户确实不容易。那企业在办理过程中,最容易踩的坑是什么?有没有什么避坑指南?
李建国(喝了口茶,叹了口气):坑啊,那可太多了!我跟你说,企业老板最容易犯的错,就是想当然。比如,有的老板觉得我补缴税款就行了,罚款能不能少交点?甚至想找关系通融通融,我跟你说,这可不行!现在税务局管理越来越规范,罚款是按规矩来的,少一分都不行。还有的企业,解除非正常户后,以为就万事大吉了,结果因为之前逾期申报,影响了纳税信用等级,以后贷款、招投标都受影响。
避坑指南嘛,我给你总结三点,跟三字经似的,好记:
第一,早发现早处理。 别等税务局找上门才着急!现在税务局很多地方都能查到企业状态,老板们可以时不时登录电子税务局看看,要是变成非正常户了,赶紧处理。
第二,别抱侥幸心理。 该补的税、该交的罚款,一分都不能少。我跟你说,有个企业老板跟我说李老师,我们公司没收入,是不是不用缴税?我跟他说没收入可以零申报,但不能不申报啊!零申报也是申报,就跟'报平安'一样,税务局知道你还'活着'!
第三,找个专业的人。 要是自己搞不懂,早点找税务师或者像我这样的老会计,能少走很多弯路。我当年在税务局的时候,碰到过一家小公司,老板自己解除非正常户,因为不懂流程,材料带不全,跑了三趟都没办成,最后找到我,半天就搞定了。老板说李老师,你这真是'花钱买省事'啊!(笑)
问题四:争议问题——非正常户期间产生的税费,企业到底要不要补缴?
记者:现在有个争议,有些企业认为非正常户期间产生的税费,因为企业没经营,是不是可以不用补缴?您怎么看这个问题?
李建国(听到这个问题,停顿了一下,若有所思,目光望向窗外的梧桐树):这个问题啊,我跟你说,没经营和不用缴税是两码事!很多企业老板有个误区,觉得我这几个月公司没开张,没收入,就不用报税了,大错特错!
增值税虽然没收入可以零申报,但企业所得税呢?哪怕没收入,期间的费用,比如房租、工资、水电费,都得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要是没申报,税务局怎么知道你的成本费用?我给你讲个案例,前年有个科创科技公司,老板张总说我们那几个月在研发新产品,没签合同,没收入,就没申报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结果被税务局查出来,不仅补了税款,还因为隐匿收入被处罚。我跟张总理论:你们研发人员的工资、实验室的租金,难道不算费用?企业所得税法规定,企业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以及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你们没申报扣除,相当于自动放弃了费用扣除,这不是亏大了?
所以啊,没经营不是不报税的理由,而是要如实申报零申报,或者按规定申报成本费用。这个争议,说白了是老板对税法理解不到位,我们做财税的,就得把这些弯弯绕绕给他们讲清楚。税法是冰冷的,但执行起来可以有温度,但底线不能破!
问题五:从理念思考——非正常户管理对企业和税务机关意味着什么?
记者:从更宏观的层面看,您觉得非正常户管理对企业和税务机关分别意味着什么?有没有什么优化建议?
李建国(放下茶杯,语气变得温和):对企业来说,非正常户管理就像悬在头顶的剑,时刻提醒你要合规经营。我常说,税法是底线,不是上限,企业要想长久发展,就得守住这条底线。很多老板觉得税务是税务局的事,其实不是,税务是企业经营的一部分,跟销售、生产一样重要。
对税务机关来说,非正常户管理既是维护税收秩序的手段,也是优化服务的契机。我当年在税务局的时候,就琢磨过,为什么会有这么多非正常户?很多时候不是企业故意违法,而是政策宣传不到位,或者企业遇到困难时,没人帮他们出主意。所以啊,我觉得优化建议可以从两方面入手:
一方面,税务机关要加强柔性执法。比如对首次逾期、非恶意的非正常户,能不能多一些辅导,少一些处罚?我去年碰到一个小饭桌老板,因为不懂政策,逾期申报,找到我的时候都快哭了,说我以为关门就不用报税了。我帮他联系税务局,税务人员专门给他做了辅导,没罚款,只补了税款。后来老板逢人就说:税务局的人比我还着急我的生意!你看,这就是服务的力量。
企业要主动学习。现在税务局有很多线上培训、政策解读,企业得多关注。我跟你说,有个老板跟我说李老师,我哪有时间看政策啊,我跟他说你花10分钟看政策,能省10天处理麻烦事,这账怎么算都划算!(笑)
结尾寄语:给财税新人的三心建议
记者:想请李老师给刚入行的财税新人一些建议,您觉得做这行最重要的品质是什么?
李建国(拍了拍我的肩膀,眼神里带着期许):我跟你说,做我们这行,耐心和细心比什么都重要。我带过不少徒弟,有的年轻人觉得税法条文背下来就行了,我跟他们说,税法是死的,人是活的,你得下去跟企业聊,跟税务局沟通,才知道问题出在哪。比如有个企业老板说我报表利润怎么都对不上,我跟他聊了半天,发现是他把老板个人消费记到公司账上了,这种问题,光看报表是看不出来的。
还有,别怕麻烦。企业的一个电话,可能就要跑几趟税务局,但帮企业解决了问题,他们一句谢谢李老师,比什么都值。我当年在税务局的时候,为了帮一家企业解除非正常户,连续一周加班到晚上10点,最后老板送了我一箱苹果,我说苹果不值钱,但你的信任值千金!(笑)
老话说得好,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不仅要帮企业解决问题,更要教会他们怎么合规经营,这才是我们财税人的价值。年轻人,慢慢来,路还长,用心做,总能做出名堂!
访谈结语:
两个多小时的访谈,李建国老师用一个个鲜活的案例、一句句接地气的老话,把非正常户税务登记恢复的门道讲得明明白白。他的办公室里,书架上堆满了翻旧的税法汇编,桌上放着几家企业送来的锦旗,上面写着税企桥梁,解困专家。或许,这就是财税人的真实写照——在冰冷的税条与火热的企业之间,用专业和耐心,搭建起一座座连心桥。而对于企业而言,合规经营,才是避免成为非正常户的最好捷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