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速递】政策落地首月,某跨国集团完成境外企业合规注销,规避千万级税务风险 <
2023年12月28日,国家税务总局发布《关于进一步完善境外投资企业注销税务管理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23年第18号),明确自2024年1月1日起,境外投资企业(含分支机构、项目公司)注销前,需提交经境内主管税务机关认可的合同审计报告,方可办理税务清算手续。政策落地首月,某跨国制造集团旗下东南亚子公司通过合规申报完成注销,不仅避免了因资产转让定价不规范导致的1200万元税务罚款,还通过跨境税收协定的合理运用,节省了境外已纳税款抵扣环节的300万元成本。这一案例成为新政下企业合规注销的样板间,也引发市场对境外投资企业税务申报流程的高度关注。
【我的实战经验】从踩坑到通关,我带3家企业走完注销申报全流程
作为税务局国际税收科的一名老兵,过去五年里我经手了不下50起境外投资企业注销税务申报案例。说实话,一开始我也栽过跟头——2019年处理某科技公司欧洲子公司注销时,企业直接拿着国内审计机构的报告来申报,结果被退回三次,理由是未覆盖被投资国当地税法特殊规定,最后拖了整整半年才办完,企业额外支付了20万元的滞纳金。
后来我总结出一条铁律:境外投资企业注销税务申报,本质是双重合规的博弈——既要符合中国税法对境外所得税务处理的要求,又要满足被投资国当地清税注销的法定程序。而合同审计,就是连接这两套体系的桥梁。
去年我帮一家新能源企业处理其澳大利亚子公司的注销申报,流程大概分四步,每一步都像拆解精密仪器,容不得半点马虎:
第一步:提前3个月启动预申报备案。别等企业股东会决议注销了才来找我们!根据18号公告,企业需在境外被投资国启动注销程序前30日内,向主管税务机关提交《境外投资企业注销税务预申报表》,附上境外当地法院或市场监管部门的注销受理通知书复印件。这一步是为了让税务机关提前掌握企业动态,避免出现境外已注销、境内未清算的真空地带。
第二步:选定双资质审计机构,锁定审计范围。普通会计师事务所不行,必须选同时具备中国执业资质和被投资国当地执业权限的机构。比如澳大利亚的子公司,就得找中澳双方都认可的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范围要覆盖三个核心:一是投资成本真实性(原始出资凭证、外汇付款记录);二是资产处置损益(比如子公司名下的土地、设备转让价格是否公允,这里要特别注意被投资国的资本利得税规定);三是关联交易定价(如果母公司曾向子公司提供技术许可或服务,定价是否符合独立交易原则,有没有被当地税务机关调整过)。
第三步:审计报告双向校验,补漏税是常态。审计报告出来后,企业要拿着它先到被投资国税务机关办理清税证明,再翻译成中文(需公证)提交给我们。我经手的企业里,80%在这一步都会查出问题:有的漏了境外已缴的增值税,有的因为当地分支机构利润汇回税没算,导致境内应纳税所得额计算错误。这时候别慌,根据18号公告,企业可在申报期内补缴税款和滞纳金,只要不是主观故意偷逃税,一般不会处罚。
第四步:提交全链条资料,等待清税绿卡。最终要提交的材料包括:注销登记申请书、境外清税证明(含中文译本)、合同审计报告、税务清算报告(需列明补退税款计算过程)、股东会决议复印件。对了,别忘了还有企业公章!去年有个企业因为审计报告用了子公司公章,被退回重盖,白等了一周。
【专家视角】合规是生命线,但别让审计变成走过场
很多企业把合同审计当成‘走过场’,这是最大的误区。国内知名税务师事务所合伙人李明在接受《中国税务报》采访时强调,境外投资企业注销税务申报,审计报告不是‘摆设’,而是企业向税务机关证明‘我没少缴税、没多缴税’的核心证据。我们去年处理的案例中,35%的企业因为审计报告遗漏了‘常设机构认定’或‘税收协定待遇适用’条款,导致要么多缴税,要么被税务机关质疑申报真实性。
数据更能说明问题:国家税务总局2023年发布的《境外投资企业税收管理白皮书》显示,2022年全国境外投资企业注销税务申报平均办理周期为45天,但其中因审计报告不完整、税务清算不准确导致的反复申报占比高达42%,直接拉长了整体办理时间。而2023年新政实施后,合规申报率(一次性通过审核)从58%提升至73%,办理周期缩短至28天——这说明,把审计做扎实,反而能省时间、降成本。
【你问我答】注销申报高频疑问,一次说清楚
Q1:境外被投资国规定必须先注销才能清税,和中国要求的先清税再注销冲突了怎么办?
A:这是跨境注销最常见的死结!别慌,根据18号公告第十条,企业可向税务机关申请同步清算,提交《境外投资企业注销税务协调申请书》,由国家税务总局通过税收协定项下的相互协商程序(MAP),与被投资国税务机关沟通解决。去年我们处理过一家企业在德国的子公司,就是通过MAP协调,实现了中德双方同步审核,最终3个月搞定注销。
Q2:审计报告里提到的境外已纳税款,怎么才能在境内抵扣?是不是直接填申报表就行?
A:没那么简单!你得证明这笔税款真实缴纳——要提供被投资国税务机关出具的完税证明原件(或经公证的复印件),以及当地银行付款凭证。税款类型要匹配:比如境外已缴的企业所得税,才能抵扣境内应纳的企业所得税;增值税、流转税之类的,不能抵扣。抵扣限额不能超过境外所得境内应纳税额,超过的部分可往后结转5年。记住,抵扣时要填写《境外所得税抵扣明细表》,附上完税证明复印件,缺一不可。
Q3:子公司注销后,母公司还能用它的亏损抵扣利润吗?
A:一般情况下不行!根据《企业所得税法》规定,境外子公司的亏损不能抵母公司境内应纳税所得额。但有一种特殊情况:如果子公司是分支机构(不是独立法人),其亏损可并入母公司汇总纳税。这需要你在当初设立时就明确是分支机构,并且提供了相应的法律文件。要是当初注册成了有限责任公司,那注销后亏损就清零了,别想着钻空子。
【反思与展望】注销不是终点,而是境外投资全生命管理的最后一公里
每次帮企业办完注销申报,我都会提醒他们:走出去容易,退回来难。境外投资企业的税务管理,从来不是注销时才想起的事,而是从投资决策那一刻就该布局的。比如,当初在澳大利亚设立子公司时,如果提前研究清楚中澳税收协定中股息、利息、特许权使用费的税率优惠,注销时就能少走很多弯路;再比如,平时的关联交易定价文档、境外完税凭证,都要像存钱一样攒着,等到注销时才能随时取用。
未来,随着金税四期系统和全球税收征管信息系统的(CRS)联动,境外税务申报会越来越透明。企业唯有把合规刻进DNA,才能在走出去和退回来的路上都走得稳、走得远。毕竟,税务申报不是终点站,而是企业境外投资全生命管理的最后一公里——跑好这一步,才能让整个旅程画上圆满的句号。
特别注明:本文《注销境外投资企业合同审计在税务局如何进行税务申报?》属于政策性文本,具有一定时效性,如政策过期,需了解精准详细政策,请联系我们,帮助您了解更多“公司注销知识库”政策;本文为官方(公司企业注销网 - 上海专业公司企业注销及疑难注销一站式服务)原创文章,转载请标注本文链接“https://www.110414.com/gongsizhuxiaowenda/381088.html”和出处“公司企业注销网”,否则追究相关责任!
加刘老师微信 | 加赵老师微信 | 加杨老师微信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