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报导风格】 <

企业注销时,如何处理与股东的合同终止?

>

2023年三季度,全国企业注销量同比增长15.3%,其中中小企业占比超78%。伴随注销热潮而来的,是一系列甩不掉的合同尾巴——据最高人民法院数据,2022年全国涉企业注销合同纠纷案件同比上升22%,其中72%的纠纷源于股东未妥善处理与自身相关的合同终止义务。北京某科技公司注销案颇具代表性:该公司股东在清算阶段未与供应商正式终止采购合同,导致供应商以合同主体存续为由,将股东列为共同被告,最终股东个人承担了15万元连带赔偿责任。这起案件并非个例,而是企业注销后遗症的缩影。

我踩过的坑:从甩手掌柜到被追责股东

【个人经验分享·第一人称】

2021年,我帮朋友处理过一家设计公司的注销事宜。公司规模不大,就两个股东:我和老张。当时我们觉得注销嘛,把税务注销掉,工商注销掉,不就完事儿了?结果栽在一个不起眼的装修合同上。

这家公司租了个小办公室,2020年和装修公司签了合同,总价8万,分三期付。到2021年注销时,我们只付了5万,还差3万尾款。我跟老张合计:公司都要注销了,这钱还付啥?装修公司找谁要?于是,清算组(其实就是我俩)在清算报告里写了未结清债务0元,压根没提这3万。

没想到,装修公司发现我们没付钱,也没通知他们终止合同,直接把我们俩告了。法庭上,装修公司说:合同没终止,你们股东作为清算义务人,得在未清偿债务范围内承担责任。我当时就懵了:合同是公司签的,跟我股东有啥关系?法官一句话点醒我:公司注销前,清算组必须通知所有合同相对人,要么继续履行,要么终止。你没通知,导致对方无法主张权利,相当于你俩‘错付’了合同权利,自然要担责。

我和老张各自掏了1.5万,才把这事儿了结。那段时间我天天失眠,总在想:不就是注销个公司吗?咋还把自己搭进去了?后来我查了资料才发现,类似案例比比皆是——股东总觉得公司是公司,我是我,却忘了注销时,自己从有限责任的保护壳里爬出来,一不小心就成了无限责任的背锅侠。

专家视角:合同终止不是甩包袱,是清场

【专家观点+数据引用】

企业注销时,股东对合同的处理,本质上是‘清算义务’的核心环节。中国政法大学民商法教授李立在接受采访时指出,很多股东误以为‘注销=消失’,其实注销只是法律主体的‘死亡’,但合同权利义务的‘遗产’必须清算干净,否则股东就会从‘有限责任’的受益者,变成‘无限责任’的承担者。

据北京某律所2023年发布的《企业注销法律风险报告》显示,68%的企业在注销时未系统梳理股东关联合同(如股东担保、个人借款、服务协议等),其中32%因此引发纠纷。更值得关注的是,这类纠纷中,85%的股东因未履行通知义务或未明确合同终止状态而败诉。

读者必看:关于股东合同终止的5个关键问答

【问答形式·口语化+正式解析】

Q1:企业注销了,原来的股东合同是不是自动就没了?

A1:想啥呢!合同不是橡皮擦,注销了不会自动消失。要看合同主体是谁:如果是公司签的,合同权利义务由清算组处理;如果是股东个人签的(比如股东以个人名义为公司担保),那合同跟你股东一辈子,注销也甩不掉。

Q2:清算组到底要不要通知合同相对人?不通知会怎样?

A2:必须通知!《公司法》规定,清算组应当自成立之日起10日内通知债权人,并于60日内在报纸上公告。这里的债权人就包括所有合同相对人。不通知?轻则被罚款,重则股东要对公司债务连坐——就像我那个案子,没通知装修公司,结果被追责。

Q3:如果合同里没写终止条款,注销时怎么办?

A3:没写?那就按法律规定来。根据《民法典》,合同解除/终止有三种方式:约定解除、法定解除、协商解除。注销时,清算组可以主动和对方协商:公司要注销了,这合同咱要么终止,要么你找我要钱。对方不同意?那就评估合同剩余价值,从公司剩余财产里拿钱赔,别让股东个人掏腰包。

Q4:股东个人借给公司的钱,注销时怎么处理?

A4:这叫股东债权,得清偿顺序优先。公司注销前,必须先还外部债务(比如供应商、员工工资),剩下的才能还股东的钱。要是你偷偷把股东债权排在前面,其他债权人知道了,能起诉你侵害债权人利益,让你吐出来!

Q5:已经注销了,才发现有合同没终止,还能补救吗?

A5:亡羊补牢,未为晚也。赶紧联系合同相对人,补个《合同终止协议》,明确双方权利义务了结,互不追究。要是对方已经起诉了,积极应诉,该赔钱赔钱,该和解和解,别拖着——拖着只会让利息和诉讼费越滚越大。

注销不是终点,是责任的交接仪式

【个人反思+未来展望】

现在回头看,我踩的那个坑,其实是因为懒和侥幸。总觉得注销是收尾,却忘了收尾不是扔掉,而是有序交接。就像搬家前,你不能把没打包的箱子直接扔楼下,得一件件整理,该送人的送人,该扔的扔掉,否则只会越搬越乱。

未来,随着企业注销规范化,股东对合同终止的义务会越来越清晰。我希望更多创业者能记住:公司的有限责任不是免死金牌,注销时的清算责任才是股东最后的诚信考试。别让注销变成麻烦的开始,而要让它成为企业生命体的体面退场。毕竟,商业世界里的每一次结束,都藏着下一次开始的伏笔——你对合同负责,市场才会对你负责。

需要专业公司注销服务?

我们拥有十年公司注销经验,已为上千家企业提供专业注销服务,无论是简易注销还是疑难注销,我们都能高效解决。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