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伟盯着电脑屏幕上那行公司注销登记(备案)申请书,手指悬在提交键上迟迟没按下去。办公室里,打印机还在咔嗒咔嗒吐着最后一批文件,空气中飘着旧纸张和咖啡混合的味道——这是他奋斗了五年的创想科技,如今却要像处理旧家具一样把它处理掉。最让他头疼的不是资产清算,而是桌上那份员工名单:12个人,跟着他从出租屋里的三张桌子起步,如今却要面临集体失业。 <

注销公司时如何处理员工离职补偿?

>

离职补偿......到底该怎么算?李伟揉了揉太阳穴,想起昨天下午财务小张欲言又止的样子——她刚怀孕三个月,丈夫又刚失业,这会儿肯定急得睡不着觉。

一、张姐的朴素算法:按最低标准来?

李伟决定先找在公司干了八年的HR张姐。张姐抱着保温杯推门进来,杯子上印着最佳员工的烫金字,那是公司刚起步时她自己设计的。李总,注销的事我听说了,她叹了口气,员工补偿的事,我想了个办法:咱们按最低工资标准,每干一年给半个月,怎么样?账上能省不少。

李伟愣住了:最低标准?张姐,咱们公司平均工资都快一万五了,按最低给,员工不得炸锅?

张姐撇撇嘴:炸什么炸?公司都要没了,有工作就不错了。再说了,劳动法不是规定'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吗?咱们没违规。

李伟心里咯噔一下。他隐约记得劳动法里好像有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的条款,但具体怎么算,他真说不清。

【知识点小课堂:经济补偿的N是什么?】

这里张姐犯了个典型错误:经济补偿的基数是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而不是当地最低工资标准。这个平均工资包括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等货币性收入,但不包括社保、公积金个人部分。如果员工月平均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则按三倍数额支付,且支付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这就是俗称的封顶。

李伟当时没当场戳破,只是含糊地说再研究研究。他想起自己刚创业时,张姐跟着他熬夜做方案、追着客户要尾款,如今却想用最低标准打发她,心里有点不是滋味。

二、王律师的公式课:N、N+1、2N,别被绕晕

第二天,李伟约了在律所当同学的王律师。王律师穿着皱巴巴的衬衫,领带歪着,一看就是刚从法庭上下来。你小子,公司注销才想起我?他扔给李伟一瓶冰可乐,说吧,员工补偿卡在哪儿?

李伟把张姐的朴素算法一说,王律师差点把可乐喷出来:她以为补偿是买菜呢?按最低标准?告到她HR都做不成!

他拿起笔在餐巾纸上画起来:先记公式:经济补偿= N × 月平均工资。这里的'N'是工作年限,满一年算一年,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算,不满六个月的按半个月算。比如你那个财务小张,干了三年两个月,N就是3.5个月工资。

那N+1呢?我听说还有2N?李伟追问。

王律师喝了口可乐,眼睛发亮:这你就问到点子上了!N是'经济补偿',N+1是'代通知金',只有三种情况才给:一是员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不能胜任工作,单位解除合同;二是员工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三是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经济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协商未能就变更劳动合同内容达成协议。简单说,就是单位'无过失性辞退'才给N+1。

至于2N,那是'违法解除劳动合同赔偿金',王律师敲了敲桌子,如果单位该给N+1却没给,或者该给N却违法辞退,员工可以要求2N。不过你公司是注销,属于'劳动合同因用人单位被依法宣告破产而终止',这种情况只给N,没有N+1,更没有2N——除非你们协商一致,员工自愿多要。

【个人感悟:补偿不是施舍,是体面】

听完王律师的课,李伟突然明白:补偿金不是公司赏给员工的,而是法律规定的体面分手红包。创业公司注销,最难的不是钱,而是如何让跟着你打拼的人,觉得这几年没白干。如果连最基本的N都克扣,别说员工,他自己都觉得寒心。

三、赵姐的体面选择:我不要N+1,但求个说法

最难处理的,是技术部主管赵姐。她跟着李伟五年,是公司的元老,也是唯一一个拒绝签协商解除劳动合同的人。

李总,赵姐坐在李伟对面,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桌上的咖啡杯,我知道公司要注销,补偿该给多少我清楚。但我想要N+1。

李伟愣住了:按理说注销只给N,你为什么坚持要N+1?

赵姐抬起头,眼睛有点红:我儿子下个月要上小学,学区房首付还差20万。我知道N+1是违法解除的赔偿,但公司注销不是违法解除,我只是......只是想让大伙儿觉得,公司没亏待我们。

李伟心里一阵酸楚。他想起去年赵姐为了赶项目,连续一个月住在公司,沙发都快被她睡塌了。他叹了口气:赵姐,其实我可以给你N+1,甚至更多,但这样对其他员工不公平。要不这样,咱们按N算,我额外给你补两个月工资,算作'创业感谢金',怎么样?

赵姐沉默了很久,突然笑了:李总,你当年说'跟着我,吃香的喝辣的',现在公司没了,我还能信你一次。按N算吧,但有个条件:你给大伙儿写封感谢信,说说咱们这几年的事,好不好?

李伟用力点头。他突然明白,补偿金从来不是数字游戏,而是人心账。员工要的,可能不只是钱,还有一份被尊重的感觉。

四、清算组的乌龙事件:别忘了未结工资和社保

事情看似解决了,李伟却接到税务局电话:李总,你们公司注销清算报告里,员工补偿金好像没算进去?

李伟这才想起,他让张姐做清算报告时,只算了固定资产和应收账款,把员工补偿金漏了!王律师知道后,差点跳起来:你这是要把公司注销流程走成'连续剧'啊!员工补偿金属于'应付职工薪酬',清算组必须优先支付!比税款、普通债权还优先!

更麻烦的是,李伟发现公司这个月还没发工资,社保也只交到上个月。王律师拍着桌子说:未结工资、未缴社保,都得在补偿金之外另外给!工资按实际工作天数算,社保得补齐,不然员工能申请劳动仲裁,注销流程直接卡死!

【避坑指南:清算顺序别搞错!】

根据《公司法》,公司财产在分别支付清算费用、职工的工资、社会保险费用和法定补偿金,缴纳所欠税款,清偿公司债务后的剩余财产,才能分配给股东。这里的法定补偿金就包括经济补偿金。很多创业者像李伟一样,容易忽略职工工资和法定补偿金是两回事——工资是该给的,补偿金是因为解除合同给的,都得优先支付!

李伟赶紧让张姐重新做清算报告,补上了补偿金、未结工资和社保。那天晚上,他在办公室加班到凌晨三点,给每个员工写了封感谢信,信里列了补偿金的计算方式,还有他这些年犯过的错——比如第一次拿到融资时,他给每个员工发了奖金,却忘了扣税;比如有一次项目失败,他冲着赵姐发了火,事后连句对不起都没说。

五、最后一场散伙饭:补偿金之外的意外收获

注销手续办完那天,李伟在公司请员工吃了最后一顿散伙饭。菜上齐时,赵姐突然站起来:李总,我知道公司没了,大伙儿心里都不好受。但我有个提议:咱们以后每个月聚一次,就叫'创想科技怀旧局',谁也不许缺席!

大家都笑了。小张摸着肚子说:我孩子出生后,小名就叫'想想',纪念咱们在创想的时光。

李伟看着眼前这些跟着他吃苦的人,突然觉得,注销公司不是结束,而是另一种开始。他想起王律师说的话:创业就像谈恋爱,开始时轰轰烈烈,结束时好聚好散。补偿金是'分手费',但尊重和情谊,才是'青春的纪念币'。

散场时,赵姐把李伟拉到一边:李总,其实我之前要N+1,不是因为钱。我是怕......怕大家觉得公司倒了,我们就成了'被抛弃的人'。现在好了,咱们还是'创想人'。

尾声:注销后,谁在等怀旧局?

三个月后,李伟在咖啡馆里遇到了王律师。王律师笑着说:听说你最近在帮创业公司做注销咨询?

李伟点点头:是啊,也算把当年的'学费'赚回来一点。

王律师突然问:对了,'创想怀旧局'办到第几次了?

李伟笑了:第三次。上个月小张生了孩子,我们给她送了奶粉;赵姐开了家烘焙店,我们天天去捧场。对了,她店里的蛋糕,叫'想想的微笑'。

王律师举起咖啡杯:敬'创想科技',敬'散伙饭',敬所有没被补偿金定义的'情谊'。

李伟碰了碰杯,突然想起一个问题:如果有一天,创想科技真的消失了,这些怀旧局还会继续吗?或许,答案就在那个每月准时聚会的约定里——毕竟,有些东西,比公司注销更难注销。

需要专业公司注销服务?

我们拥有十年公司注销经验,已为上千家企业提供专业注销服务,无论是简易注销还是疑难注销,我们都能高效解决。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