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跟几个做小生意的朋友喝茶,聊着聊着就聊到公司撑不下去咋办这个话题上。有个开奶茶店的朋友叹气说:去年生意不好,执照被吊销了,结果有个老客户办了储值卡没消费完,找上门来退钱,我当时都不知道该咋回应,合同上也没写清楚这种情况。旁边做电商的朋友接话:我们之前有个供应商,公司注销后还有批货没发,我们催了半天,对方说‘公司都没了,找谁去?’最后只能认栽,损失好几万。说着说着,大家发现一个问题——公司走到吊销这一步,合同的事儿往往比平时经营还乱。<

市场监管局,吊销执照后如何处理客户合同履行评价监管?

>

执照吊销不是终点站,合同坑比想象中多

我之前接触过一家做服装批发的老板,公司因为长期没年报被吊销执照。吊销前,他跟一个商场签了半年供货合同,结果吊销后第三个月,商场说你们公司都没经营资格了,合同作废,拒收最后两批货,还索赔违约金。老板当时就懵了:执照吊销了,合同是不是就自动废了?我该赔钱吗?类似的情况其实不少:有的客户办了会员卡,公司吊销了想退费没处退;有的供应商发了货,对方公司吊销了拖着不付款;甚至还有的房东,租客公司吊销了,押金要不回来,起诉发现公司账户没钱,执行起来难上加难。

为啥会这样?很多人以为执照吊销=公司消失,其实不然。吊销是市场监管部门的行政处罚,公司主体还在,只是不能继续经营了,得走注销流程。但在注销前,公司的壳还在,合同责任也得扛——可现实中,不少老板要么觉得反正公司都要没了,合同爱咋样咋样,要么根本不知道咋处理,最后要么被客户投诉到市监局,要么在法院打输官司,赔了钱还落埋怨。

合同履行中的糊涂账:三个常见踩坑点

跟几个做法律咨询的朋友聊过,企业执照吊销后,合同问题最容易卡在三个地方:

一是责任主体不清,客户不知道找谁

公司吊销后,法人可能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甚至被限高,联系不上;员工要么离职要么不管事,客户想维权,连个对接的人都找不到。我认识一个做设计的工作室,老板执照被吊销后,客户还有尾款没结,联系工作室员工,员工说老板不管了,我们也没办法,客户最后只能去市监局投诉,市监局也只能登记,没法直接解决钱的问题。

二是合同条款留白,吊销后咋处理没写明白

很多签合大家只想着怎么合作赚钱,压根没想过公司万一不行了咋办。比如有的合同只写了若一方违约,需赔偿对方损失,但没写若公司吊销/注销,合同是否继续/如何解除;有的服务合同写着服务期限一年,但没写若公司中途丧失经营资格,未完成服务如何退款。结果真出事了,双方各执一词,客户觉得你没完成服务就得退钱,老板觉得公司都没了,退啥钱?

三是客户怕钱打水漂,沟通全靠猜

公司吊销后,客户最担心的就是付了钱没服务,或者服务了没保障。有个开健身房的朋友,公司吊销前还有会员没到期,会员们慌得不行,怕卡费打了水漂,天天在群里骂老板,老板想解释公司正在清算,会优先处理会员退款,可大家不信,觉得他就是想跑路。其实要是提前沟通清楚,列个退款计划,可能矛盾能小很多——可惜很多人这时候要么躲着不回应,要么含糊其辞,反而让客户更焦虑。

处理思路:别慌,分三步捋顺合同

其实公司执照吊销后,合同问题不是无解,关键是别摆烂,得主动、合规地处理。我总结了几步,不一定适用所有情况,但至少能少踩坑:

第一步:先把家底摸清——合同有哪些?履行到哪一步了?

别等客户找上门才翻合同,赶紧把所有没履行完的合同列个清单:哪些是已经收钱/发货,还没结清尾款的?哪些是收了钱但没开始服务/发货的?哪些是没收钱但服务/发货进行到一半的?分类标记清楚,心里才有数。比如我那个奶茶店朋友,后来就是花了一周时间,把所有储值卡客户的消费记录列出来,发现有的其实已经消费得差不多了,有的余额不多,这样处理起来就有针对性了。

第二步:主动跟客户打招呼,别玩失联

公司吊销不是免死金牌,更不是失联理由。赶紧把合同情况整理成书面说明,通过微信、邮件或者书面函发给客户,内容包括:公司为啥被吊销(比如年报没报、地址异常等),现在合同履行到哪一步,接下来打算怎么处理(比如退款、继续履行、协商解除等)。哪怕暂时没法解决,也得让客户知道你们还在,没想跑。我之前帮一个做建材的老板写过说明函,客户收到后虽然还是不高兴,但至少没继续去市监局投诉,后来还坐下来协商了退款方案。

第三步:配合清算,该赔钱赔钱,该退款退款

公司吊销后,得走清算流程——清算组会处理公司剩下的财产、债务。这时候,客户的合同债权也算债务,得在清算时优先处理(比如员工工资、税款之后)。如果公司还有钱,就按合同约定赔;如果钱不够,就跟客户协商分期退款或者用公司剩下的资产抵。别想着拖着就没事,客户去法院起诉,法院判决后还是得赔,还可能被列入失信名单,更麻烦。

加喜财税:吊销执照后,合同履行监管要有温度更要有规矩

上海加喜财税在处理企业吊销执照后的合同履行监管问题时,始终认为退出不是逃避,责任不能缺席。我们见过太多企业因吊销后合同处理不当,不仅客户损失惨重,企业法人也陷入诉讼泥潭。对此,我们的核心思路是前置沟通+合规清算+客户权益保障:协助企业梳理所有合同,分类标注履约状态,提前30天书面通知合作方,明确清算组为责任对接主体,避免因信息差导致客户投诉;针对争议条款,结合《民法典》合同编规定,提供协商调解优先方案,比如部分退款、第三方承接合同义务或以公司剩余资产按比例清偿,最大限度降低客户损失;全程配合市场监管局的监管要求,确保合同履行过程留痕、客户权益可追溯,让企业退出有尊严,客户合作有保障。具体流程可参考加喜注销官网:https://www.110414.com,让每一份合同的句号,都画得合规又安心。

需要专业公司注销服务?

我们拥有十年公司注销经验,已为上千家企业提供专业注销服务,无论是简易注销还是疑难注销,我们都能高效解决。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