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速递】某电商公司因客户信息归档不规范被罚200万,注销环节数据安全引关注 <
.jpg)
近日,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公布一起典型案例:某电商平台因在注销过程中未按规定对10万条客户账户信息进行归档,导致信息泄露,被处以200万元罚款,法定代表人也被列入失信名单。这起案件迅速引发企业界对注销期数据安全的重视——当公司进入注销程序,客户账户信息这一数字资产该如何妥善处理?是随意删除还是规范归档?记者调查发现,超六成企业对注销期客户信息归档缺乏清晰流程,埋下法律与信任风险。
【个人经验】我踩过的坑:从一团乱麻到流程图救命
三年前,我所在的公司因战略调整需要注销。作为行政负责人,我一开始压根没把客户账户信息归档当回事——公司都要没了,这些数据留着干嘛?结果在清算阶段,审计师甩来一份清单:你们有3.2万条客户信息,包括身份证号、手机号、消费记录,现在要么归档留存,要么彻底销毁,不能就这么堆在服务器里!
我当时就懵了:这些信息散落在CRM系统、Excel表格、甚至销售个人的电脑里,有些是2015年的老数据,有些是刚更新的,纸质版和电子版混在一起,简直像双十一后没人收拾的仓库。更麻烦的是,不同部门对归档的理解完全不同:财务说要保留财务相关记录,销售说要保留客户联系方式,法务说必须按《个人信息保护法》删除敏感信息……
那段时间,我天天加班到凌晨,对着电脑屏幕上的数据发呆——删错了怕客户投诉,留着怕法律风险,最后还是老板拍板:找个专业的人梳理流程!后来我们请了数据安全顾问,花了两周时间才把归档流程跑通。现在回想,如果当时有一张清晰的流程图,我们至少能少走一半弯路。
【专家观点】数据安全律师:归档不是走过场,是法律义务
很多企业认为注销就是'关门大吉',客户信息'删了就行',这是大错特错。北京某律师事务所数据合规部主任李律师告诉记者,《个人信息保护法》第51条明确规定,处理个人信息的企业终止业务时,应妥善处理其保存的个人信息,采取删除或匿名化处理;因特殊原因需要保留的,必须单独存储,并采取严格安全措施。
我们去年代理了12起企业注销期数据泄露案件,其中8起是因为企业'简单删除'或'随意备份'导致的。李律师举例,某教育机构注销时,把客户信息打包存在百度网盘,结果密码泄露,导致上万条学员信息被贩卖,企业最终赔偿客户损失300余万元。归档不是'堆文件',而是要确保数据'可追溯、可安全留存、可合规销毁',这需要标准化的流程支撑。
【数据说话】62%企业缺乏注销期归档流程,38%曾引发纠纷
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2023年企业数据安全白皮书》显示,62%的企业未建立注销期客户信息归档专项流程,其中38%曾因此引发客户投诉或法律纠纷。而在已建立流程的企业中,仅29%能做到全流程可追溯,多数企业仍存在归档范围不清晰存储方式不安全销毁记录不完整等问题。
数据就像企业的'数字遗产',注销时不能'一扔了之'。白皮书主编王研究员表示,建立规范的归档流程,不仅是法律要求,更是企业维护声誉、规避风险的关键。
【问答解惑】关于客户信息归档,你可能想知道这些
问:公司都要注销了,客户信息留着还有用吗?
答:确实没有业务用途,但法律用途和风险防控用途很重要。比如未来客户可能因历史消费产生纠纷,监管部门可能要求提供数据追溯,这些都需要归档数据作为支撑。归档的前提是合规,不能随便留。
问:归档是不是就是把所有客户信息都复制一份存起来?
答:当然不是!首先要分类——哪些信息必须删(如身份证号、银行卡号等敏感信息),哪些可以匿名化保留(如消费金额、购买品类等脱敏数据),哪些因法律要求必须留存(如合同履行记录)。然后是脱敏,敏感信息必须打码、加密,不能直接暴露原始数据。
问:归档后的数据存在哪里安全?是用U盘还是云盘?
答:千万别用U盘、个人网盘这些不靠谱的存储方式!建议用加密的本地服务器或合规的云存储服务,并且设置访问权限——只有特定人员(如法务、审计)能查看,还要定期检查存储环境是否安全。
【流程图构建】手把手教你做客户账户信息归档(附关键步骤)
经过那次踩坑经历,我总结了一套客户账户信息归档五步法,后来帮好几家初创公司做注销流程优化,都挺管用。这里用流程图思维拆解一下,方便大家理解:
第一步:数据清点——先摸清家底
别急着删或存,先把所有客户账户信息揪出来。比如:
- CRM系统里的客户基本信息(姓名、电话、地址);
- 财务系统里的交易记录(订单号、支付金额、时间);
- 售后系统里的沟通记录(聊天记录、投诉处理日志);
- 员工电脑里的本地表格(销售可能自己导出的)。
关键点:用表格记录数据来源、类型、数量,比如CRM系统-客户基本信息-1.2万条-Excel格式。这一步就像搬家前打包行李,先列个清单,才不会漏东西。
第二步:分类分级——给数据贴标签
根据《个人信息保护法》,把信息分成三类:
- 敏感信息:身份证号、银行卡号、密码等——必须删除或匿名化;
- 重要信息:姓名、手机号、收货地址——可匿名化后归档(比如手机号隐藏中间4位);
- 非敏感业务信息:消费品类、购买频率、会员等级——可直接归档。
类比:这就像整理衣柜,内衣、外套、袜子要分开放,敏感信息是内衣,必须单独锁起来;非敏感信息是外套,可以叠好放衣柜。
第三步:脱敏处理——给信息打马赛克
对需要归档的敏感信息,做匿名化处理。比如:
- 手机号:1381234;
- 姓名:张(保留姓氏);
- 地址:XX市XX区XX街道(隐藏门牌号)。
工具:可以用Excel的替换功能,或者专业的数据脱敏软件(如阿里云数据安全中心、腾讯云数据脱敏服务)。记住:脱敏后的信息无法关联到具体个人,才算合格。
第四步:归档存储——给数据安个家
脱敏后的数据,按类别+时间命名,存到加密的存储介质里。比如:
- 电子档案:加密U盘(密码专人管理)、企业云盘(开启双重验证);
- 纸质档案:打印后密封,存带锁的档案柜,贴归档档案-禁止随意翻阅标签。
关键:存储位置要记录在案,比如2023年10月归档档案-存于公司档案室3号柜-钥匙由法务张某保管。
第五步:销毁与记录——给流程画句号
对于必须删除的信息(如敏感信息),要用专业工具彻底销毁,比如:
- 电子数据:用数据粉碎机软件(如Eraser),反复覆写3次以上;
- 纸质数据:用碎纸机切成小于2mm×2mm的碎片。
写一份《客户信息归档与销毁报告》,记录归档/销毁的数据类型、数量、时间、操作人、存储位置/销毁方式,让法务和审计签字确认。这份报告就像数据处理的毕业证,证明你合规了。
【反思与展望】数据安全,是企业注销的最后一公里
现在回头看,那次注销经历像一堂生动的数据安全课。以前总觉得数据安全是大公司才操心的事,没想到小企业注销时,客户信息处理不当也能引火烧身。其实,无论是运营还是注销,客户信息都是企业对用户的承诺——承诺保护他们的隐私,哪怕公司不存在了,这份承诺也不能丢。
未来,随着《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的落地,注销期数据归档可能会成为企业注销的必审项。希望每一家企业都能提前规划,把客户信息归档流程纳入日常管理,就像给公司买了一份数据安全保险。毕竟,安全地开始,更要安全地告别——这不仅是对法律的遵守,更是对客户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