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速递】VIE终止潮涌上海,外资密集注销引关注 <

VIE协议终止,外资公司注销在上海有哪些法律风险?

>

2023年第四季度,上海自贸区某外资教育科技企业突然发布公告,宣布因战略调整终止VIE协议,并启动上海子公司的注销程序。这一消息犹如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在跨境投资圈激起千层浪——这并非孤例。据上海市商务委员会最新数据,今年以来上海已有至少20家涉及VIE架构的外资企业启动注销程序,其中科技、教育、传媒行业占比超七成。这些企业中,部分因政策环境变化主动调整,部分则因VIE协议终止后失去对境内运营主体的实际控制权,不得不选择清盘离场。法律界人士指出,VIE协议终止后的外资公司注销,绝非简单的关门大吉,而是涉及法律、税务、劳动、跨境资金等多重风险的复杂手术,稍有不慎便可能陷入连环坑。

【个人经验】从踩坑到拆弹:我经手的两个VIE注销案

说实话,刚开始接VIE注销案子时,我头都大了。2022年,我代理了一家外资医疗健康公司的注销项目,客户是位华裔老板,拿着一份完美的VIE协议问我:这玩意儿终止了,我的上海公司是不是就合法没了?我差点没笑出来,但又得严肃告诉他:没那么简单,麻烦才刚开始。

第一个坑,是员工安置的阵。 这家公司有120名员工,其中30%是通过VIE协议从境外母公司派驻的技术骨干。协议终止后,境外母公司直接甩手不管,说这些人都是中国公司雇的,跟我们没关系。结果员工集体闹到劳动局,要求支付经济补偿金+境外工龄补偿,金额高达800万。我们团队连续熬了三个通宵,翻遍《劳动合同法》和VIE协议条款,最后找到协议终止导致劳动合同客观情况重大变化的依据,才跟员工达成分期支付协议。这让我明白:VIE协议终止,最先炸雷的往往是员工。

第二个坑,是税务清算的无底洞。 客户为了节税,过去十年一直通过VIE架构把境内利润转移到境外,账面上常年微亏。注销时,税务机关直接启动了特别纳税调整,要求补缴企业所得税1200万,还有滞纳金和罚款。老板当时就拍了桌子:我都没赚到钱,补什么税?我们只能搬出《企业所得税法》第四十七条和《特别纳税调整实施办法》,跟他解释独立交易原则和合理商业目的——在税务眼里,VIE架构的避税合理性根本站不住脚,历史欠账迟早要还。

这两个案子折腾了整整8个月,客户最后多花了2000多万才平安落地。VIE协议终止后的注销,就像拆弹,每根线都得小心翼翼,不然轰的一声,前功尽弃。

【专家视角】VIE注销风险:法律合规是生死线

VIE协议终止后的外资公司注销,本质上是一场‘法律遗产清算’。某知名律所跨境业务合伙人李律师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很多企业只关注协议本身的终止,却忽视了公司作为独立法人的‘身后事’。上海作为外资聚集地,注销涉及的法律法规、政策文件多达数十部,任何一个环节疏漏都可能引发连锁风险。

据德勤发布的《2023年中国外资企业注销风险白皮书》显示,在VIE架构注销案例中,税务风险(占比45%)、劳动争议(占比28%)和跨境债务处理(占比17%)是三大高危地带。其中,因VIE协议约定不明导致的控制权纠纷,使得超过60%的注销项目耗时超过6个月,远超普通外资注销的平均周期。VIE架构就像一座‘空中楼阁’,协议终止后,如何让这座楼‘安全落地’,考验的是企业的法律底线。 李律师补充道。

【你问我答】关于VIE注销的10个关键疑问

Q1:VIE协议终止后,外资公司一定要注销吗?

A1:不一定。但如果境内运营主体完全依赖VIE协议获取控制权(如协议控制、利润转移等),协议终止后公司可能陷入无控制权状态,继续运营反而会积累更多风险(如税务、合规)。注销虽是下策,但有时是止损的唯一选择。

Q2:注销过程中,最容易踩的坑是什么?

A2:税务绝对是雷区中的雷区。很多外资企业为了避税,历史上存在大量不合规的税务操作(如虚列成本、转移定价)。一旦启动注销,税务机关会进行全面稽查,补税、滞纳金、罚款加起来可能是个天文数字。我们有个客户,因为2018年的一笔虚开发票,注销时被追缴税款1200万,直接把公司清算款掏空。

Q3:员工安置方面,有什么特别注意的?

A3:除了法定的N+1,还要关注三期女职工、工伤职工等特殊群体的保护。记得有个案子,客户想裁掉一位怀孕的员工,只给了N,结果劳动仲裁一裁到底,2N+赔偿金,最后多花了30多万。别小看这些细节,处理不好就是的。

Q4:VIE协议终止后,境外母公司对境内债务还要承担责任吗?

A4:一般情况下,境外母公司作为独立法人,不直接承担境内公司债务。但如果VIE协议中存在担保条款或资金混同,债权人可能通过刺破公司面纱主张权利。2023年上海就有个判例,法院认定境外母公司通过VIE协议实际控制境内公司,判令其对境内债务承担连带责任。

Q5:注销周期一般多久?如何加快流程?

A5:普通外资注销通常3-6个月,VIE架构因涉及跨境核查,普遍需要6-12个月。加快流程的关键是材料齐全+沟通顺畅:提前准备10年财务账册、税务申报表、VIE协议全套文件;主动向税务、市场监管部门说明情况,争取容缺受理;对复杂问题(如跨境债务)提前聘请专业律师出具方案。

【风格切换】从头大到清醒:我的VIE注销感悟

刚开始做这些案子,我总觉得是客户自己挖坑自己跳——谁让他们当初为了进中国互联网行业,搞这么复杂的VIE架构呢?但后来见得多了,反而有点理解他们。VIE模式就像一把双刃剑,帮外资绕开了行业准入的玻璃门,但也埋下了无数定时。

有个客户跟我说:早知道这么麻烦,当年宁愿少赚点钱,也要搞个简单架构。这句话我记了很久。在商业利益和法律合规之间,企业往往容易前者,但后者才是安全带。VIE协议终止后的注销,与其说是麻烦,不如说是还债——还历史操作不规范之债,还法律意识淡薄之债。

风险,无处不在。 但只要提前规划,把每一步的法律风险拆解清楚,再复杂的拆弹也能顺利完成。就像医生做手术,不能怕麻烦,该切的切,该缝的缝,才能救下企业最后的体面。

【未来展望】VIE落幕之后:合规是唯一的通行证

VIE协议的终止潮,或许是中国跨境投资市场新陈代谢的必然结果。随着《外商投资法》的实施和行业监管的透明化,曾经野蛮生长的VIE模式正逐渐走向规范。对于上海而言,作为中国的外资门户,如何在VIE企业退出时优化注销流程、降低合规成本,将是提升营商环境的关键。

对企业来说,VIE模式的落幕,不是外资的逃离,而是市场优胜劣汰的信号。未来,那些真正尊重法律、注重合规的企业,才能在中国市场走得更远。 就像一场马拉松,VIE曾经是捷径,但只有脚踏实地跑完全程的人,才能看到终点的风景。

而对于我们法律从业者而言,VIE注销的复杂性,恰恰提醒我们:跨境法律服务,需要的不仅是法律知识,更是对商业逻辑的理解和对风险的敬畏。毕竟,在法律的棋盘上,每一步落子,都要经得起推敲。

(全文完)

需要专业公司注销服务?

我们拥有十年公司注销经验,已为上千家企业提供专业注销服务,无论是简易注销还是疑难注销,我们都能高效解决。

立即咨询